本报记者 石 琼 通讯员 赵旗田
“师傅,这个地方是交通要道,车停这儿不合适,挪挪吧。”昨天上午,市区新华路与菜市街交叉口,一位臂戴志愿者袖章的老人和颜悦色地对刚在路口停车的司机师傅说。“好,我马上就走。”司机很听劝,开上车走了。
这位慈祥老人名叫马玉兰,今年80岁,现住宛城区东关街道市场社区。今年初,市“双创”活动刚一开始,马玉兰就主动请缨,当上了一名志愿者。10个月过去了,老人越干越有劲儿。
八旬老人当上志愿者
马玉兰18岁在一家商店上班,由于肯吃苦又勤劳能干,被评为“万能营业员”,后来去糖厂做了过磅员,她给自己定下的规矩是:没有下班时间。来拉货的司机们早上6时来,她去过磅;晚上9时提货,她也不嫌烦。“大老远跑来,给人家提供个方便,有啥?”她为人宽厚又忠实苦干,不到20岁就当上了车间主任。再后来到糕点厂上班,做上等糕点也是一把好手。退休后仍干糕点老本行,直到去年腰椎间盘突出才闲了下来。
马玉兰告诉记者,她不打牌不串门,也无其他不良嗜好,心想现在耳聪目明,身体还算不错,就发挥点余热吧,于是她找到社区表明了心意,当了一名志愿者,协助疏导交通。
劝导人总拣好听的说
“早中晚上下班高峰时,这车特别多,常常堵得厉害,没人管管不行啊!”每天,马玉兰就像上班一样早早地来到东关街道市场社区“双创”工作志愿服务站协助疏导交通。
昨天10时起,记者在现场观察了两个多小时,菜市街路口每隔几分钟就被车堵上一次。再加上流动小商小贩不时驻足卖货,人们总感叹行路难。
“我劝导人专拣好听的说,听劝的车开走路通了又不被罚款,利己也利人;要是恶言恶语,不一会儿就可能吵起来,做志愿者要有理有据有节。”马玉兰老人说当上志愿者以来,她的劝导大部分人都听,也有个别年轻司机置若罔闻。有一次,一名青年不听劝不挪车,没多久交警过来给开了罚单,“200元买个教训自己反省去吧,反正我要尽到责任。”她安慰自己。
一天不上岗就想得慌
当上志愿者10个月了,马玉兰好像已经离不开这个岗位了,一天不来她就想:堵车了咋办?现在除了吃饭和非常必要的事情,她都到岗。
“劝离车辆少给交警找麻烦也算是我给社会做的一点贡献吧。问路问单位的人也很多,知道了给人家指一下,举手之劳方便了他人自己也很高兴。”马玉兰说,以前家里困难,现在政策好,儿子、孙子工作也都很不错,自己退休了每月还有2000多元退休金,有病住院了医保还报销,能过上这好日子做梦都没想到。马玉兰表示,生活幸福感谢党感谢政府,不为社会做点事儿觉得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