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南阳秋季玉米长势好、产量高,质量普遍好于去年。近期受我市阴雨天气偏多的影响,农户收获的玉米大部分没有及时晾晒、脱粒,大都储存在简易的囤、垛内,甚至有的利用地面、屋顶随意露天堆放,无任何有效防护措施,造成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因雨淋、保管不善等引起生芽、霉变等,导致质量下降,人畜都不能食用,销售品质差,卖价低,农民朋友增产不增收。因此,怎样妥善保管玉米成为当务之急。玉米是比较难保管的粮食之一,现将玉米的秋冬季安全保管方法向广大农民朋友作个介绍:
一、玉米的储藏特性
(一)玉米胚大,生理活性强。据实验,正常玉米的呼吸强度是正常小麦的8~11倍。胚部所含的亲水性物质蛋白质和糖类较为丰富,从而造成吸湿性的增强,呼吸强度进一步加大。
(二)胚部含脂肪多,容易酸败。玉米胚部含有77%~89%的脂肪,胚部的脂肪容易分解、氧化,造成脂肪酸值的增高,油脂酸败变苦,发芽率降低。
(三)胚部营养丰富,大而硬度小,易招致虫霉感染。玉米胚部的带菌量为其他粮种的几十倍至数百倍,加上胚部含甜味的可溶性糖较多,很容易感染虫霉。
(四)组织机构松散,原始水分大。新收获的玉米水分在20%~35%,在秋收日照好时,也在17%~22%。
(五)成熟度不均匀,不完善粒较多。由于玉米穗顶部和基部的授粉时间不同,致使收获时的玉米中未成熟粒较多。
二、玉米储藏期的变化
玉米储藏期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容易发热、霉变。常见发热部位在粮堆上层30~60厘米处,这是受粮堆周围温度影响的原因。而玉米的霉变一般是由于水分高或者储藏期间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局部水分增加(如上层结露、底部返潮等)以及在适当温度条件下,霉菌开始繁殖造成。玉米堆内混有水分大的籽粒,或受损伤的籽粒,虽未到高温季节,也能生霉。
玉米霉变的过程一般是在粮温逐渐升高时,粮粒表面发生湿润现象,颜色较以前鲜艳,气味发甜。这是玉米霉变最为明显的早期症状,此时菌落未明显发生,品质变化不大,尚不影响食用,如及时采取措施,还可避免损失。否则随着霉菌的繁殖,有的玉米胚变为褐色,胚部及断面出现白色菌丝,俗称“长毛”,有轻微霉味,这一阶段可持续7天左右,是争取处理的最后界限。如再发展,菌丝体很快产生各种霉菌孢子,最常见的多为绿色菌落,集中在胚部,俗称“点翠”,此时产生浓厚的辛辣味、霉味和酒味。粮温继续上升,霉变范围扩大,并出现黄、黑色菌落,整个粮粒变成褐色,以致霉烂结块。
三、玉米的储藏措施与方法
玉米安全储藏的关键是提高入粮质量,降低粮食水分,储藏的方法以粒藏为主。
(一)玉米穗院落存放,应避免大堆堆放,可悬挂在屋檐下、树干上或放在木架上。有条件的可采用通风、透气好的网囤储藏,网囤一般由钢网制成,直径2~4米,高3~4米,选择地形较高、通风透气、阳光照射的地方存放,底部垫起0.5米左右并留通风道。另外可制作玉米穗储藏专用仓,为钢架结构,双层防鼠钢网,长4米,宽1.5米,总高2.8米,净高1.9米,装粮体积12立方米,每仓能储存玉米穗5000公斤左右。在秋雨、暖冬季节,切不可用塑料薄膜封闭苫盖,雨、雪天时用玉米秸、草苫子等物品苫盖最佳。
(二)对不同地块、不同品种、不同成熟度、不同质量、不同水分的新玉米,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措施晾晒,以避免引起质量混淆、影响增收。
(三)根据玉米水分的高低,确定上下翻倒的时间、次数,避免因通风不畅发生温度、湿度内积,造成发热生霉。
(四)适时选穗脱粒。要视玉米水分状况,合理确定脱粒时间。在脱粒前做好场地等各项准备工作。在脱粒的同时,要将生霉穗、未熟穗挑出,单独脱粒,单独储存,以免好次互混脱粒,影响玉米整体质量。
(五)做好玉米脱粒后的保管。玉米脱粒后,要避免散积大堆存放,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利时机晾晒通风、降水。先把玉米水分降到14.0%以下,根据数量多少确定晾晒时间,厚度8~10厘米为佳,每天用木锨翻2~3遍,防止晾晒不均匀,量大时严禁用铲车翻动玉米,以防碾碎玉米粒人为增大不完善粒。玉米通风过筛清理除杂后,存放在材料坚固、能防鼠、能隔热、能防潮又能通风散气、气密性能好的砖石仓或囤、围内。包装堆放时尽量使用麻袋并码成通风垛,不能平地堆放,垛下面要有架空措施,码玉米的垛中间要设置通风道,严禁用不透气的装具存放。
最后温馨提醒广大农民朋友:学习了解玉米的储藏特性,在玉米收获后,及时进行晾晒,做好防虫、防霉。如果没有合适的储存条件的话,抓住晴好天气,尽快脱粒晾晒,利用市场购销两旺的有利时机,抓紧销售,确保好粮卖好价,丰产又丰收!
(李京洋 整理)
中央储备粮南阳向东直属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