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红旗渠申遗早日梦圆
@太行资本:这是河南的骄傲,希望红旗渠
早日申遗成功,让红旗渠精神上升为中国精神,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要倍加珍惜!
@张小茜的幸福:红旗渠这个“人工天河”,是中国人民勤劳坚韧的最典型代表,更是我大中原河南的最真实形象!让我们一起为红旗渠申遗加油!
记者连线
申遗需时间和财力成本
红旗渠申遗目前情况如何?4月18日,记者采访了林州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局长申保伏。
“我们原定申遗范围以红旗渠总干渠为申报保护范围,即从渠首到分水岭段,全长70公里。但世界遗产保护专家组实地考察论证后,基于申报范围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建议申报范围不仅局限于总干渠,应充分考虑红旗渠完整的水利系统,以及村庄农田等相关要素。”申保伏说。
提及下一步,他指出要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成《红旗渠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和报批,二是做好《红旗渠保护条例》的相关立法工作,三是编制红旗渠申遗申报文本(中英文版)。申保伏告诉记者,初步计划,这三项工作要在2016年底前完成。
“申遗需要时间过程,这是对红旗渠文物本体的再保护、环境的再整治、文物展示的再提升,因此需付出时间和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申保伏对申遗程序进行说明:首先需要申遗申请逐级申报;其次是编制申报文本(中英文版)及相关法律文件;三是红旗渠申遗项目进入国家预备名录;然后,由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考察评估后,报国务院、联合国审批;最后由世界遗产专家实地考察评估和世界遗产大会审议,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据了解,截至目前,河南拥有世界文化遗产5处,分别是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大运河以及丝绸之路。而在我国48处世界遗产中,作为水利工程入选的有都江堰和大运河。
专家观点
让红旗渠精神走向世界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可让红旗渠精神得到更好传承,有利于让世界人民更具体地认识河南文化,认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认识中华民族卓越的工匠技艺和与自然和谐的工匠精神。”4月18日,郑州大学教授、知名人文学者、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高天星接受焦点网谈记者采访时说。
高天星认为,红旗渠是中原儿女用心血与智慧创造的伟大工程,是以山水为内容的宝贵建筑文化,是以精神为标志的时代文化,是多学科交叉重叠的山水建筑文化,是熠熠生辉在中原沃土里中国山河里优秀的水利工程。它蕴含着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也生动地体现了我国山水和中原文化的风采、风华和神采。
“红旗渠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可让宏伟壮观的红旗渠得到更好保护,让红旗渠体现的民族文化走出河南,走向世界。”高天星指出,红旗渠申遗若能成功,一定会让我们的民族文化更出彩,更神采,也让世界各国人民与我们共享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