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妈妈在孩子2岁左右外出打工

  有着10多年幼儿教学经验的苗娟老师介绍,2岁以前,是儿童“依恋”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如果母亲长期离开孩子,会造成孩子情感上极大的痛苦。

  孩子5个月后,如果抚养者足够亲切、和蔼,母亲可以短暂被替代。但是,绝对的母婴分离肯定对孩子有不利影响。

  她建议,孩子在2岁左右能较好地理解父母的目的,理解影响父母离开和出现的原因,因分离而产生的焦虑会逐渐下降。

  此时,如果有合适的替代者,母亲可以考虑较长时间离开和外出,但不是长年累月地不和孩子见面或交谈。

  记者有话说:多与孩子沟通 以增进感情

  济源晨报记者在农村采访时发现,不少留守儿童与外出打工父母的感情维持得还是不错的。孩子们每每提及父母,颇感幸福和自豪。“妈妈说,我放假了就可以去找她”“你看,爸爸给我买的玩具”“爸爸说下次回来给我买遥控车呢”……

  为什么他们和父母感情这么好?济源晨报记者在与一位留守儿童的奶奶聊天中得知,孩子的父母在家留了一个智能手机,每隔一天就会和孩子通话或视频聊天。孩子放假了,会把孩子接到身边。

  其实父母外出,并不意味着放弃了亲子教育。父母要尽可能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哪怕是信中的几句牵挂抚慰、人生感悟,电话中的几声深情呼唤,都能给孩子带去慰藉和动力。

  现在,通讯更方便了,济源晨报记者建议,外出打工的爸妈们要充分利用电话、视频等通讯方式,多与留守的儿女沟通,让他们从牙牙学语开始就知道,自已除了爷、奶、哥、弟、姐、妹外,还有爸和妈。

  (来源:济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