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跨越时间长河,见证历史变迁,

  它们凝结过去,连接当下,传承未来。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

  带您走进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遍访石窟寺,

  聆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人故事。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今天我们探访的是中国最早修筑的长城之一——新密魏长城遗址。

谷艳敏/摄谷艳敏/摄

  游客:导游,听说这可是战国时期的长城?我一直以为长城都是秦朝建的!

  导游:这问题可算是问到点子上了!秦始皇修的万里长城举世闻名,但在他之前,战国七雄为了自保,早就开始修长城了。眼前的新密魏长城,就是魏国在公元前256年左右修的。当时魏惠王为了抵御西边虎视眈眈的秦国,沿着嵩山东麓夯土筑墙,硬是在山岭间拉出一道军事防线,堪称“中原第一墙”!

  游客:原来如此!

谷艳敏/摄谷艳敏/摄

  游客:那这长城现在还能看出原来的样子吗?

  导游:您往这儿看!这段残存的最高城墙接近4米,基宽2.6米,全是就地取材垒石而成。虽然历经2400多年风雨,但依然坚固如初。更绝的是,顺着山势走,还能找到烽火台遗址。现存遗址主要位于郑州市境内的管城、荥阳、巩义、新密一带,但是新密段目前保存的较为完好。

谷艳敏/摄谷艳敏/摄

  游客:导游,这遗址现在还有什么特别看点吗?

  导游:除了城墙本体,咱们还能看到当时的关隘遗址(风门口),最有趣的是,长城作为疆域和防御功能废弃后,但使用功能并没有完全废弃,后人依长城新筑了小顶山和五岭古寨堡,以此防御草寇和刀客,当地居民财产和生命才得以保障。清代的风门口炮台仍被朝廷作为关隘使用。对了,山顶的观景台一定要去,站在那儿俯瞰,整条长城依山而建的布局一目了然,古人的军事智慧真不是吹的!

谷艳敏/摄谷艳敏/摄

  新密魏长城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西北部嵩山余脉,全长约5.8公里,为战国时期魏国所筑军事防御工事。遗址包含城墙、烽燧、关隘等遗迹,其砌筑方法为后期筑城所沿用,在城墙修筑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真实体现2400年前城墙面貌,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与战国诸侯争霸的重要实物资料。2001年,魏长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由河南省文物局与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联合出品,聚焦对外开放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讲述河南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文化根脉。

广告

  来源: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程冰冰 谷艳敏 罗曼 罗栋巍 马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