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郑州持续高温,来黄河边玩水、烧烤的车辆比前段时间少了很多。可即使这样,昨天下午,景区里仍被堵得一塌糊涂,大堤上拥堵的车辆排了两三公里长。”惠济区文化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疏导交通,他们不仅全员出动,还协调各景区工作人员、交通协管员以及镇办工作人员等一起上大堤现场办公。即使这样,直到晚上8点多,有些车辆还没散去。“大堤是双向单车道,只要一个点拥堵,就会导致整个道路的拥堵。”

  “游客不文明的交通行为,已经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绊脚石’。”惠济区文化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4年“五一”、“十一”期间,黄河花园口景区内大堤车辆通行单日数据突破2万余辆,游客达5万余人次,景区内,工作人员疏导情况下,仅能勉强维持错车缓慢通行;时值上午10点左右游客集中入园,下午4点左右游客集中离园密集期,大堤上车辆基本为堵塞停滞状态。

  更让惠济区文化旅游局工作人员头疼的是,当他们劝说因随便停放车辆而引发交通堵塞的车主,把车开到附近的免费停车场时,有些车主却振振有词地反驳道:“我们正在这儿做饭呢,如果开到停车场,车上带来的肉、菜、水什么的取用不方便。”还有的游客不耐烦地说:“就停在这儿咋啦?有本事你们贴罚单呀!”

  据了解,黄河大堤作为我市重要的防汛运输通道,首先要确保防汛的基本功能,而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黄河大堤的土地规划多为林业、农耕、水域坑塘等类性质,是不可碰触的用地“高压线”,因此,在国家政策许可范围内,黄河大堤上修建了一部分停车场,能够容纳2000多辆车,此外,还利用一些零散的“豆腐块”用地,尽可能地为游客创造停车便利。

  7月26日上午,记者在黄河大堤上遇到了退休干部杨先生一家,杨先生告诉记者,他们要到黄河湿地公园游玩,车子来到景区附近,小孙女非要下车拍照,他就停车让孩子在这里拍拍照,停留十几分钟,马上就会把车开到附近的停车场去。“就怕随便停车造成拥堵,这样谁也玩不好。”杨先生说,治理黄河大堤交通拥堵问题,首先要靠市民和游客的自觉自律。

  “如何把黄河大堤的旅游功能和防汛等功能最大程度地融合起来,满足游客日益强烈的近郊休闲游愿望,是我们亟待破解的难题之一。”惠济区文化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暗访3 帐篷到处扎大堤成你家?

  记者了解到,每到周末,不少户外爱好者喜欢到黄河大堤扎帐篷露营,一个个帐篷扎在草地上、树林里,把这里变成了自己的家,吃喝拉撒都在这里,不仅生火烧烤做饭,还随地大小便,甚至有人用几条床单一围,便旁若无人地开始露天洗浴。周末过后,帐篷族撤离,露营地上生活垃圾遍地,污浊不堪。

  在黄河大堤沿线,还能看到一种乱象,就是绿化带里吊床随处乱挂。据介绍,沿黄河大堤的绿化带分为内外两层,内层的是防洪绿化带,外层的是防风绿化带,但是不少游客把绿化带的林木当成了挂吊床的天然工具,优哉游哉地在吊床上睡觉、看书、听歌曲。还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亲近大自然”,鼓动他们爬树、摘果、折树枝,往往一个周末过后,黄河大堤上的绿化带遍布断枝枯叶,一片狼藉。“看着这些被弄断的小树真心疼啊!”花园口村的一名村民无奈地说。

  对此,惠济区文化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在黄河大堤绿化带扎帐篷、挂吊床、烧烤等不文明行为,他们将尽力劝说制止,并希望游客们真正把黄河大堤当成自己的家来爱惜和保护。

  咋治理让“水上长城”永葆亮丽

  7月27日,大河报记者采访了惠济区文化旅游局局长赵会勇。

  “黄河大堤的主要功能是防汛,但是市民和游客亲近母亲河、体验休闲游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赵会勇说,黄河大堤被誉为“水上长城”,生态和谐,风景如画。近年来,随着近郊休闲游不断升温,黄河大堤已经成为惠济区旅游的一张名片。然而随着游客数量的攀升,不文明旅游乱象也随之出现,这是多年来形成的“顽疾”。目前,他们正在积极想办法,力求使黄河大堤的防汛功能与旅游功能完美地结合起来,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让黄河大堤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市民朋友,您如果有好的想法或建议,可拨打本报热线0371-96211,或扫描大河报旅游微信二维码进行反馈,本报将收集优质的市民建议,并采访全国知名专家,会同惠济区文化旅游局,一起为扮美母亲河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