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之无愧]补上河南文学版图缺失的一块

  得知李佩甫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消息后,河南作家纷纷表示祝贺。

  “这次获奖真的是实至名归。”河南作家张宇在接受大河报记者采访时说,“佩甫当年的《羊的门》就应该获奖,他是一个比较实在的人,他的作品描写的都是豫中平原,这部《生命册》堪称全景展现中原腹地人与时代命运的画卷式力作,无论是文字语言还是刻画的人物,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作为本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委,河南文学院院长何弘认为,《生命册》是一部非常厚重的作品,能够获奖是河南文学界非常自豪的一件事。“这不仅是对佩甫个人的肯定,也是对河南本土作家群的肯定。”何弘说,“这么多年来,佩甫一直坚持严肃的创作态度,不断思考,让他的作品在广度、深度和高度上都达到了一流的水准。”

  “我对佩甫的作品一直是比较佩服的。”作家二月河也表达了对李佩甫的祝贺,“他的作品贴近现实,反映了在商品经济下人与时代的变革,非常有特色,获得茅盾文学奖可以说当之无愧!”

  “太完美了!河南文学版图缺失的一块终于补上了,这是河南本土作家的‘茅奖破冰’!”河南省作协秘书长乔叶评价说,“《羊的门》、《城的灯》和《生命册》三部曲,是李老师在不同阶段对生活的不同认知,尤其是《生命册》标志着李老师对生活的认知和艺术的表现到达了一种非常成熟和非常完美的阶段。”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文学的最高奖项之一,近几届的茅盾文学奖越来越多地青睐能够关注社会现实且具备较高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获奖作品也都能够反映出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水平。“这次获奖的5部作品风格多样,既有像《生命册》这种关注现实、关注时代变革的小说,也有像《黄雀记》这种关注个人内心世界的题材,还有像《繁华》这种地域题材的古典小说类型。”何弘分析说,这5部作品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得到了一致认可,真正体现了“百花齐放”的精神。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简介

  1 《江南三部曲》格非

  《江南三部曲》包括《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是作者呕心沥血十余年深入思考并描写一百年来中国社会、历史、知识分子等问题的系列作品的三部曲。《人面桃花》写的是民国初年的知识人对精神世界和社会理想的探索,《山河入梦》写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知识分子的梦想和社会实践,《春尽江南》则对准了当下中国的精神现实。

  2 《这边风景》王蒙

  《这边风景》以新疆农村为背景,从公社粮食盗窃案入笔,用层层剥开的悬念和西域的独特风土人情,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现代西域生活的全景图。

  3 《生命册》李佩甫

  《生命册》的主人公是一个从乡村走向城市的知识分子,一个“背负土地行走的人”。从乡村到省城,从省城到北京,再从北京到上海,一路走来,从一风、一尘、一树、一花写起,书写了整个平原上的各种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及一个村庄五十年的生存状况。

  4 《繁花》金宇澄

  《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说,也是一部记忆小说。上世纪60年代的少年旧梦,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上世纪90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

  5 《黄雀记》苏童

  《黄雀记》讲述了一桩上世纪80年代发生的青少年强奸案。通过三个不同的当事人的视角,写他们后来的成长和不停的碰撞,或者说这三个受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的命运,背后是这个时代的变迁。特别是保润这个人物,倒霉仿佛像影子一样伴随着他的一生,他在绝望和希望间挣扎,却总也摆脱不了命运的捉弄。正如书名所隐喻的,在螳螂捕蝉的命运拼搏中,后面永远有一个神秘的“黄雀”。

  获得历届茅盾文学奖的河南籍作家

  第一届:

  魏巍《东方》、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

  第二届:

  李准《黄河东流去》

  第六届:

  柳建伟《英雄时代》、宗璞《东藏记》

  第七届:

  周大新《湖光山色》

  第八届: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第九届:

  李佩甫《生命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