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您对当前民族声乐艺术现状是怎么看的?

  答:就我国目前声乐艺术现状来看,频繁亮相于荧屏的美声、民族、通俗等多种演唱形式似乎都获得了长足发展,呈现出一派蓬勃气象。但在这繁华背后却不乏尴尬与隐忧,比如:民族声乐领域“千人一声”、“名嗓克隆”的现象已变得极为普遍。事实上,艺术之核心价值恰在于其独特性、乃至唯一性。具体到民族声乐艺术来说,郭兰英的《人说山西好风光》、王玉珍的《洪湖水浪打浪》、李谷一的《知音》、关贵敏的《太行颂》等,至今无人能够替代——我们几乎只要一听声音,就可以断定歌者是谁,用老百姓话说就是“各有各的味儿”。此外,人才培养过于模式化,一种是学院派培养,好似“流水线”上输出的批量产品,虽然正统,但是缺少个性。一种是快餐式培养,一个音箱加一只麦克,看似有特色,但缺少扎实的艺术功底,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我觉得当前声乐教育应该是“精英培育”和“素养普及”并举,不能一味地培养只会唱歌的机器,还要打破对音乐人才选拔的条条框框,让名家走出来,最接近地气地发现和挖掘有潜力的音乐苗子。

  近年来,各大电视台举办的“青歌赛”、“星光大道”、“

  “中国好声音”等诸多选秀节目,都为民间歌手的成名提供了多种可能。但凡了解艺术人才成长规律的人都懂得,成功都离不开天赋、勤奋和机遇,其中“天赋”是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即使天赋再高,如果社会不能为其打开“机遇之门”,最终也只能在默默无闻。例如,石占明原本是山西左权县的一个普通“羊倌”,但他自从“青歌赛”崭露头角后,即被“二炮文工团”相中。又如,来自吉林农村的李玉刚自“星光大道”胜出后,也被“中国歌剧舞剧院”招纳,并以“国家一级演员”的身份巡演欧美。所以应当充分创造各种条件,让这些音乐人才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跻身主流舞台。

  聂建华声音艺术工作室 联系电话:13823231168

  凤凰天音乐艺术中心 联系电话:13924678129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新洲南路文化创意园F馆四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