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旭兵

  从事肝移植7年,先后为病人进行300余例手术;治疗中,遇到家庭贫困的患者,从个人捐助到发起成立专项基金,至今已为几十名患者解了燃眉之急。他,就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移植中心主任郭文治。

广告

  “病人性命托付给我们,绝不能辜负”

  近年来,郑大一附院肝移植数量连年位居国内医院前列,今年41岁的郭文治在该院肝移植中心发挥着顶梁柱的作用。

  去年8月,黑龙江一名40多岁的女患者,慕名到郑大一附院求医。她患的是肝脏淀粉样变伴随心脏损害,手术风险比较大。

  “病人找到这里是对我们的信任。”郭文治说。在郭文治的主刀下,病人在较短时间内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据了解,这样的病例非常罕见,该类手术截至目前在全国不超过10例。

  “病人把性命托付给我们,我们绝不能辜负这种信任。”这是郭文治经常跟团队医务人员说的一句话。

  基于这种理念,郭文治基本全年无休,手机24小时开机,病人半夜打电话咨询,他也认真回复。中心护士长介绍,多年来,郭文治无论前一天手术做到多晚,第二天早上7点,也总会准时出现在病房。

  “不惜代价,一定要挽救孩子的生命”

  “胖嘟嘟的,才5个月大,见人就笑。”至今说起3年前的一例手术,郭文治记忆犹新。

  当时,南阳小患者张可豪(化名)由于先天胆道闭锁引起肝硬化需要手术。孩子的父亲患有神经性摇头病,家境十分困难,家里东拼西凑了六七万元,满怀希望找到医院。郭文治不忍心告诉他们手术费需要十六七万元,便一边说让他们再想想办法,一边安排孩子住进医院。他带头拿出当月全部工资,科里的其他同事纷纷响应,大家一起帮助孩子补足了费用。现在这个爱笑的孩子已经健康地进了幼儿园。

  “我们应该为贫困儿童患者开辟一个帮扶的渠道。”在郭文治的积极努力下,今年3月,郑大一附院和医院肝胆移植中心总计捐助60万元作为初始基金,联合河南省学生安全救助基金会发起设立了“豫爱救助·宝肝行动”新生儿胆道闭锁专项救助基金,如今,已有2名孩子从基金会每人得到几万元的救助。

  未来,想带着妻子和身边人一起做公益

  出生在豫西普通农家的郭文治,深知农民生活的不易,更理解他们大病来袭时的无奈和窘迫。

  “郭主任还把爱心扩展到了小患者手术后的生活。”省学生安全救助基金会主任张露介绍说,看到一些小患者术后家里十分困难,郭文治就利用自己建立的肝友会联谊活动,发动捐助这些困难家庭。他自己还从基金会的资源库中选择5名困难学生,捐赠现金1.2万元,并计划以后每年都资助5名孩子。

  从开始自掏腰包救助贫困病人,到如今参与各种公益活动,身为医院护士,妻子一直是郭文治身后有力的支持者。

  “未来,我想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带着妻子和身边人一起做公益,救治更多的病人,帮助更多的孩子。”郭文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