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买啥都能买到,却没了当年一个月吃顿肉的满足感。”李家顺念叨着独家小院时,能种上几棵荆芥,拌在捞面条里的清香味道。
李家顺专门在阳台摆上几个木箱装满土,前几天刚撒上上海青籽,昨天中午回家一看,嫩苗冒头了。
“老习惯”难改:高楼里种菜养家禽
城中村经过改造消失了,村民住进了高楼,一些“老习惯”也被带了过去。走入一些安置小区,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城中村”。
沈庄新村社区是原沈庄村的拆迁安置小区,2013年底,1900余户居民全部入住。昨天,记者走进该小区发现,楼房门洞墙上贴满租房、饭店、理发店等各种广告,昔日城中村中常见的霓虹灯广告牌,在新小区仍清晰可见。小区中有3处空地,被人搭起简易房,开成了饭店和小卖部。路边多处绿化带被毁坏,有些里面被种上青菜和红薯。其中一处绿化带,被人在四周扎上篱笆,篱笆里种一棵葡萄树,还养了约20只大白鸭。
小区南侧有两栋居民楼,两栋楼间约1米宽的地面铺满了垃圾,从中传出阵阵恶臭。两栋楼中间住户的窗玻璃上,沾满了污浊的水渍痕迹。附近居民称,这些垃圾均是楼上居民直接从窗口扔下来的。
小区的脏乱差,物业为何不管?该小区物业公司相关负责人张先生介绍,作为安置小区,房屋多被村民向外出租,“村民收了租户物业费,却不交给我们。”张先生说,物业公司向村民收物业费,但一直收不上来。目前,小区居民已欠下公司两年共计700多万的物业费。
对小区的管理工作,张先生说是“有心无力”,搭建简易房、乱倒垃圾、乱贴广告、毁坏绿地等行为,他们均多次制止,但小区居民却不予理睬,曾多次与居民发生冲突,还报了警。
昨天,记者走访燕庄新区发现,该小区也存在类似情况,为此,小区物业也先后换了两三个。租客刘先生称,他租住的安置小区内,有时居民家中办红白喜事,会随意搭棚放鞭炮,让他很不适应。
为了可持续:年轻人选择自食其力
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仍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城中村改造后的村民生活如何可持续,也应遵循这个逻辑。
徐欢是在西韩砦城中村长大的90后女孩,如今,西韩砦村成了一片废墟,而她已是4个月大宝宝的妈妈。
“算起来拆了整整一年,每次路过等待开发的西韩砦,总有种老家没了的失落。”在徐欢脑海里,城中村是她的童话王国,小时候全村小伙伴放学后聚在一起玩耍,小巷胡同多很适合捉迷藏,经常玩到天黑才回家。城中村还是“万花筒”,想要任何东西都能买到,美味小吃更是尝了一遍。
说是村庄,徐欢从小没见过农田,熟悉的是家里拆房建房的步伐从没停过,从平房到两三层到五六层,一些熟悉的长期租户常逗她耍。
去年改造补偿,徐欢一分钱也没问爸妈要。同村里,也有一些当年的小伙伴闲在家里,享受着“拆二代”的安逸,但徐欢大学毕业后,仍应聘到一家服装厂做基层管理。
一次,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爸爸说:“家里有的最后还是你们的,但你现在还年轻,不能窝在家里,要多出去闯一闯,否则生活就没了价值。”
徐欢的老公是一位南阳到郑州打拼的“郑漂”,过去曾住过5年城中村,如今贷款在玉凤路买了房,还添了辆车。尽管每个月需要还四千多元房贷,压力不算小,但他们还是觉得应该自己承担。
昨天中午,徐欢把哭闹的宝宝哄睡后,转过头轻声说:“我算是城中村成长起来的一代,我的孩子出生在城市里,等他长大,将会是名副其实的郑州城里人。”
再过几个月产假休完,徐欢打算继续工作,“生活要考虑可持续,我要给孩子留下奋斗的影子,将来他才能学会自食其力。”
(注: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