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丛博 文 洪波 摄影
本报讯 昨天,一组“在涵洞里写作业的孩子”照片在不少郑州市民的朋友圈里被刷屏,人们被这样的场景感动。小孩为何会在马路边写作业?场景背后又有哪些故事?记者联系上拍摄者杨先生,他是11月8日晚上无意间路过中原路京广铁路桥下涵洞时碰见,被触动后捕捉到这些镜头。昨晚,大河报记者到拍摄地再次进行了实地探访。昨晚8点的郑州,气温只有9℃。中原路京广铁路桥下涵洞里一片嘈杂,一辆辆电动车伴着喇叭声穿梭,桥上驶过的火车也咔嚓作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两个小男孩坐在路牙子上,安静地伏在凳子上,趁着路灯写作业,似乎作业本里有着另外一个世界。
两个男孩分别是7岁的小航和6岁半的小涛,两人的“书桌”一左一右摆着,小涛的书桌是把折叠椅,小航的书桌是个铺着旧汽车垫的马扎。垫在马路牙子上的编织袋是他们的坐席,小航右手紧握铅笔,在作业本上一笔一画写下“了、子、门”,旁边的小涛正掰着手指算“3+2等于几”。
“兄弟俩”在同一所小学上一年级,是邻班同学,他们的爸妈都在路边卖挡风被和头盔。小航爸妈来自许昌,小涛爸妈来自驻马店,平时都靠摆摊为生。由于两家的小摊紧挨着,小航和小涛成了放学后的“最佳拍档”。
“要的话给你便宜点!”小航爸爸老李搓着手,招呼偶尔停下问价的顾客,但眼神不时朝着小航看,见到“书桌”上的汽车垫有些耷拉,赶紧走过去摆正,并提醒一句:“摆正坐姿,好好写!”孩子下午5点放学,父母抽一人去接,带孩子吃完饭后回到摊上,“租的民房条件不好,让孩子自己呆在家不放心,所以跟着我们摆摊。”老李说。
51岁的老李外套右袖耷拉着,10多年前他的右胳膊在收麦时被机器轧断,从此靠摆摊做小生意挣钱养家。谈到孩子,老李一脸满足,“孩子很懂事,大儿子是村里少有的大学生,以后小航长大了也要上大学”!
看到俩孩子在路边写作业,一位路人停下脚步,夸道:“天这么冷,多么好学的孩子!”小航妈妈说,经常有市民路过看到孩子写作业,会停下来用手机拍几张照片,说给家里孩子看看,激励一下孩子多勤奋一些。
半个小时过去,两个孩子的双手和耳朵已被冻得冰凉,可俩孩子却天真地回答:“不冷啊,这里边比外边暖和!”
做完作业,“兄弟俩”开始折纸玩。小航折了一把扫帚,小涛折了一把宝剑,俩人对阵,笑声在涵洞里回荡。玩累了,爸妈就在墙边铺几层编织袋,给孩子盖上挡风被先睡,等到晚上10点多收摊时,再把孩子抱上三轮车回家。有人问要不要帮助,小航爸爸摆手婉拒:“人要靠自己,生活上虽难点,但保证孩子生活没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