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EMBA国际化中的歧路
蓦然回首间,EMBA教育正式登陆国内已进入第九个年头。毋庸置疑的是,国内EMBA教育正经历着从无到有又到高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近两年,EMBA教育在国外和亚洲受到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有震荡和走下坡路迹象的背景下,中国的EMBA教育反而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快速发展,在项目容量上扩大了数倍。但是,如同中国经济一样,中国的EMBA教育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同样隐忧重重。其实,稍微留意一下互联网或报端就能了解到,EMBA在国内也不断遭受诟病和质疑,可谓是毁誉参半。归结起来,中国EMBA在发展和国际化的道路上可能走上了不同的歧路。
首先,中国EMBA教育在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上停滞。如果我们把先行者对于中外合作EMBA项目的尝试称之为中国EMBA教育国际化的探索,那么回顾中国EMBA相对较短的历史,从宏观层面讲,似乎除了部分EMBA项目进行了EMBA的国际认证以及国内EMBA项目与亚洲、香港和台湾EMBA项目的频繁互动之外,中国的EMBA教育在国际化的道路上陷入了阻滞。而目前国内EMBA项目良莠不齐的生存状态和日益凸显的品牌竞争则越来越呼唤EMBA教育通过国际化的道路来破解发展迷局。
其次,中国EMBA教育的发展和国际化流于表面。师资在EMBA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在第一批次的EMBA项目中,教育部要求“国外或境外有较好教学声誉的教师达到授课教师总数的30%以上”,但是,在2009年新批准的EMBA项目中,这个要求好像已经不再作为硬性指标。另一方面,相当比例的EMBA项目都把“海外游学”作为长期保留的选修课程,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所谓的“海外游学”更像是走马观花式的“海外游玩”,大部分的安排与交流都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到现象就是,近期不少商学院的EMBA项目都在进行国际认证,相比国际认证,国内很多评估倾向于把结果作为导向。在与国际接轨的“被认证”过程中,不少同行目光直指结果,不少院校纷纷开足马力,功利地“为结果参加评估”。这样的习惯,又出现在了应对国际认证领域。我们先不去评论国际认证的含金量如何,但是这种为了认证而认证的做法,是不是也能算作国际化的表层?
最后,中国EMBA教育的国际化仍处于量变阶段。2009年EMBA教育的扩容,标志着中国EMBA2.0时代的到来,但是,这一巨大释放似乎除了扩大了项目容量和加剧了不同招生主体之间的竞争态势之外,并未给EMBA教育领域带来更大的变化。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EMBA招生计划的增加,是EMBA招生主体在部分一线城市的激烈竞争,是EMBA项目学费一波接一波的涨潮,容量、数量和数字的增加及其带来的激烈竞争的最终结果是就像中国经济在透支着未来的资源一样,国内部分EMBA项目同样在透支商学院的品牌,透支着市场。所以,国内EMBA教育同样存在着均衡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