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成培养贵族医生机器(2)

2012年02月15日06:00      中国青年报             _COUNT_人评论

  2010年,国际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国际上20位著名医学教育家联合撰写的《新世纪医学卫生人才培养: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为加强卫生系统而改革医学教育》,文章总结了过去百年的医学教育经验,展望未来百年的医学教育变革。文中提到,当前,医学正酝酿着新的革命,其引领变革主要基于社区的健康促进工作。全科医生培养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已经成为这场新变革的核心。

  全科医生教育势在必行

  去年年底,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说,国内外医疗卫生实践表明,能否培养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建立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基层卫生服务团队,提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特征的基层卫生服务,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协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直接关系到重大疾病的有效防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公益性。

  显然,全科医生的意义已经为政府所认识、重视。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也提到,多年来,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合格的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制约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建立全科医生制度,为基层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合格全科医生,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则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对建立中国特色全科医生制度做出了全方位的顶层设计,要求“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基本适应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这意味着,大力培养合格全科医生将作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我国医学教育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还确立了“一种模式、两条路径、三个统一、四条渠道”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

  方向已明,困难尚多

  “尽管政府非常重视全科医学的建设,却仍有些医学院校和医院的认识并不到位,对于三级医院建立全科医学科或教研室功能定位不清楚,甚至有所误解,导致学科建设不到位,人才培养严重不足。”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教授郭爱民说。

  据了解,截至2010年12月,全国128所开设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教育的高等院校中,约一半的院校开设了全科医学课程,其中只有28所院校为必修或必选课程,12所院校开展了社区实习课,平均4个学时。而开始招收全科医学研究生的院校,目前仅有复旦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等为数不多的几家高校。

  此外,我国尚未形成一支全科医学专职师资队伍。有调研发现,高校承担全科医学课程的教师仅有47%是全科医学专职教师,临床基地大多借助其他专科师资培养全科医生,这些师资有一半以上没有接受过全科医学培训。

  一些好的教学传统也应该重新拾起来。首都医科大学一位教授告诉记者,当年他们学习心脏检查时,老师常常让他们用左手中指的第二节进行叩诊,接着用毛笔或圆珠笔,画出心脏的轮廓,通过“苹果心”等不同形状,便能瞧出患者心脏的问题所在。这样的检查下来,和拍张片子的结果几乎是一致的。然而,这样的方法却被绝大多数医生和教学课堂所抛弃,“有了好的仪器设备,学校根本不会教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关于 医学教育 我来说两句

爱问(iAsk.com)
教育正文页右侧--教育新知
无标题文档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