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三伏天是个加长版的,每次出门感觉身上撒一撮孜然就可以出锅了,郑州气温开挂下,一系列“高温病”都出来了,据河南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王宇航主任说,今年因为高温入院的病人明显比往年多了不少,而且不仅仅有中暑、肠胃炎,还有很多你不知道的高温病。

  最常见的高温病:中暑

  中暑分为轻度中暑、中度中暑和重度中暑,重度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等,其中最为凶险的就是热射病了,救治不及时的话能要命的!

  热射病简单理解就是重症中暑,核心体温甚至能超过40度,主要是因为高温导致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的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

  发生热射病的时候,一般表现为局部肌肉痉挛、高热、口干、昏迷、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等,如果发现身边人出现热射病症状,拨打120同时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首先要做的就是迅速降温,抓住“黄金半小时”。要将患者移到阴凉通风处,有条件的移到空调房间,同时配合冷水擦浴、冰袋、电扇等快速物理散热;还可以按摩四肢,以便让血液循环更快,有利于散热;

  如果患者意识清醒的话,可以喝点淡盐水,昏迷的话就不要强行喂水了,以免引起呕吐窒息,对了,如果中暑的人有呕吐现象,一定要注意把他头歪向一边,防止呕吐窒息!

  热射病虽然不多见,但很凶险,所以在急救车到之前,可以采取以上这些措施。当然对于普通中暑,上边的措施也是通用的,记着一个原则:降温、补水(淡盐水)、打120。

  三伏天,特别警惕心血管疾病

  除了中暑之外,高温还会导致心血管病患者人数飙升,根据以往的统计数字,气温每升高1℃,心脑血管病患者就增加17.3%。

  因为高温天气下,人体的新陈代谢会明显加快,身体为了散热,表皮的血流会增加,血流是平常的3-5倍,这时候心脏的负担会加重,脑部供血会减少;

  另外夏天人容易烦躁,这时候交感神经会兴奋,从而导致心率加快、冠脉收缩,增加心脏负担;

  高温天气,出汗比较多,体内的水分大量蒸发,造成血液粘稠度增高,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我们说老年人更应该警惕,是因为老年人血管对“热胀冷缩”比较敏感,室内外温差大的话血管容易收缩,加上冠脉硬化、血液粘稠等,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在 判断是否为脑血管疾病时,给大家说个好记的方法,即“一笑二抬三说话”,笑一笑看有没有嘴歪,两只胳膊抬一抬看有没有偏瘫,问问话看是否有言语不利、意识 不清。如果有,要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在救护车来之前,保持镇静,如果发生呕吐的话,要防止呕吐物倒流到肺部,把呕吐物清理出来。

  还有这些高温病要注意

  夏季比较常见的“高温病”有中暑、烫伤、热感冒、肠胃病等,但还有几种你可能就不知道了,如:

  冰淇淋头痛

  冰淇淋头痛还称为冷刺激头痛,一般就是过快吃冰淇淋或冷饮,会出现几秒钟到几分钟的咽喉疼痛或头痛反应。

  原理很简单,就是因为冰冷食物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血管收缩,进而引发的神经反射,一般过一会就会消失,但如果疼痛难忍,还是需要到医院检查一下。

  低钾

  多发生在重体力劳作或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导致钾、钠流失,表现是全身乏力、手脚发麻,严重的低钾患者会诱发心律失常。

  不过这个只要及时喝点淡盐水,多吃点钾含量高的食物就行,如香蕉、梨、紫菜汤等,一般没啥问题。

  湿疹

  夏天闷热、潮湿,容易引发湿疹,而且容易反复发作,特别影响正常生活,大人小孩都会得。这里特别说一下得湿疹的一大因素-太爱干净。

  夏天很容易过度清洁,如洗手次数增多,造成的手部湿疹;洗澡不擦干就迅速进入空调房,造成体内湿气加重导致的湿疹。所以清洁没有错,但不要过度了。

  怎么做到“安然度夏”

  虽然说老蔡这条命是空调给的,但你总不能把空调绑身上吧,所以为了更顺利得度过这个加长版的三伏天,老蔡专门请王宇航主任给大家讲了这些“攻略”:

  对于热感冒,衣、食、出、行都要注意

  衣服要穿宽松、透气、棉质的,一旦出汗,要及时换衣服并清洗;住的环境要通风换气,温度适中,室内开空调26度最好;合理饮食,吃的清淡有营养,每天补充1500-2000毫升的水;适当散步,不要一直待在室内。

  心脑血管病的预防

  一个小笑脸:保持心情愉快、平和;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别熬夜;

  一个碗:合理健康均衡饮食,少吃甜的、脂肪高的、油腻的,吃低盐、低脂、低糖食物;吃四多,即多饮水、补生物水(如西瓜水等)、吃点凉性蔬菜水果、适当吃杀菌食物,喝点绿豆茶;

  一个皮球:适当锻炼,太阳落山之后到室外散散步;

  一个小药瓶:有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的,要按时吃药,有不适症状,及时反馈给医生;

  预防中暑措施

  少吃高油、高脂等难消化的食物,此类食物会增加人体内的热量,造成额外的负担;

  多喝水,并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穿清凉、宽松、棉质的衣服,外出注意戴上遮阳帽或使用遮伞;

  10:00-16:00尽量避免出行,不要待在日晒强烈的地方,比如广场、海滩;

  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物,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风油精等;

  职业原因需要高温工作的,要注意随身携带水,不要连续高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