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南阳> 产经>正文

一村一业 后移民时代的社旗样本(2)

A-A+2014年8月5日15:20映象网评论

  一村一业 集体经济不再是零

移民朱金玲务工和在家照顾孩子两不误移民朱金玲务工和在家照顾孩子两不误
到家门口的朵朵花业务工,成为马蹬村移民妇女的日常选择到家门口的朵朵花业务工,成为马蹬村移民妇女的日常选择
寇楼村建设的146座大棚,成为移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寇楼村建设的146座大棚,成为移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社旗县是河南省第三移民外迁安置大县,先后有13233名移民安置在全县9个乡镇,安置点多达17个,为实现移民“移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县里提出了“以移民项目为依托,以特色产业为支柱”的思路。

  近视镜,白衬衫,52岁的文孟尧显得清瘦而文雅。2009年9月,从县工业园区办公室主任调任县移民局长后,文孟尧把抓项目的工作方法,运用到了移民新村的后续发展中。筛选项目,招商引资,对他来说驾轻就熟。

  8月2日,社旗县桥头镇马磴移民新村,52岁的村支书马国强面露喜色,他的面前,是一座今年4月开工建设的肉兔养殖场,占地60亩,6000平方米的圈舍已具雏形。距肉兔养殖场2公里的地方,一座肉鸡养殖场已经投产,4栋标准化场房内,8万只成鸡啄食正欢。

  曾因为迟迟没能分地到户而饱受争议的马国强,笑称现在“抱住了不哭的娃”。他介绍,两座养殖场的建设,占的是提前预留的260养殖用地,村里拿出了500万元移民后期扶持和开发项目款,先期完成围墙、水电和道路等基础设施,然后吸引外地客商前来投资。

  马国强说,从大山里搬出来的农民,要管理没管理,要技术没技术,500万元项目款交给他们自己创业,根本干不成什么大事。现在与对方合作后,约定不管企业经营效益如何, 500万元的投入每年按10%分利,土地按每亩每年1000元收取租金,仅两个养殖场,村里每年就可获得60多万元的收益。

  马国强说,在统筹提留取消后,广大农村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村民得实惠村集体受穷,马磴村之前的集体收入几乎为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组干部的积极性。而现在,村里每年有这么多的收益,除了给移民分红,还能集中力量办一些集体事务,比如物业管理、学校扩建、水电完善等,这些都得益于国家对移民的扶持。

  与马磴移民新村不同,李店镇寇楼移民新村利用国家下发的扶持款,修建了156座蔬菜大棚,每座大棚以2400元承包给移民,仅此一项,村集体年收益可达25万。

  村支书寇建峰介绍,2012年他们建成了大棚40座,因为没有经验,结果没一户移民愿望承包,最后只好全部承包给了南阳市近邻的菜农经营,移民们只会给人家打短工。今年5月,他们又建成了116座大棚,没几天就被移民抢包完毕,“他们学到了技术,也看到了人家的收益”。

  文孟尧介绍,目前,全县先后投入了专项资金5000多万元,13个移民村,村村都有了自己的发展项目,已建成或在建养殖企业15个,基本实现了一村一业。晋庄镇曹湾村、李店镇寇楼村、城郊乡高庄村,已从集体企业收入中连续两年拿出80多万元为移民群众办理新农合等实事好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