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南阳> 产经>正文

一村一业 后移民时代的社旗样本(3)

A-A+2014年8月5日15:20映象网评论

  一年阵痛  身心融入新家生活

移民曹道菊提起新家生活合不拢嘴移民曹道菊提起新家生活合不拢嘴
移民李保靖到新家后重操旧业,承包废窑坑建起鱼塘移民李保靖到新家后重操旧业,承包废窑坑建起鱼塘
移民新村的幸福生活移民新村的幸福生活

  从丹江岸边搬迁到新家的移民,始终对水怀有深厚的情感,这一点,在苗店镇淅丹村村民李保靖的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2011年8月16日,李保靖从马蹬镇白渡滩村,迁到了现在的新家。因为老家就住在丹江岸边,李保靖从小练就了一身捕鱼的本领,除了拥有渔网和渔船,还有着300多平方米的网箱。离开丹江的万倾碧波,李保靖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

  苗店镇属典型的平原乡镇,几乎没有湖泊河流,李保靖空有一身养鱼捕鱼的本事,却没有用武之地。2012年4月,李保靖瞄上了村子东边一处30多亩的深坑——当地村民遗弃的窑坑,尽管长年没有水,却让李保靖心中一振。

  与另一名村民李建会商议后,两人共同出资20万元,把废窑坑承包下来,然后平整、打井、抽水,改造成了两座鱼塘。

  “年底就可以出鱼了,不出意外,将会有50万元的收入。”盘算着塘内鲢鱼、草鱼和鲤鱼的数量,李保靖也将掘取到新家后的第一桶金。

  马蹬移民新村的邰景伟,选取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自主创业之路,这位曾在老家镇上从事婚庆礼仪的青年,在新家创建了朵朵花业公司,生产仿真花木。

  为了走出大山,2006年,邰景伟只身到天津打工,在当地的仿真花木作坊当学徒,一年后,开始一边打工一边与人合作办厂。2011年,全家9口人搬迁到了社旗县桥头镇,邰景伟回到社旗,开始接天津的活在家中加工,用半年时间,在移民中培养了第一批工人。

  2011年11月,邰景伟的朵朵花业开工了,大批订单接踵而来。目前,由移民制作的仿真花木,已经卖到了欧洲和韩国。邰景伟说,他下一步的计划是鼓励村民们自己买设备自己加工,把移民村变成一个鲜花村。

  “搬来的第一年,心里总是空落落的,还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昨天上午,43岁的马蹬村移民曹道菊织着挂在家中的丝毯,不由自主提起了才搬家的日子。

  她说,全家4口人搬到了社旗,而娘家和大多数亲戚,有的留在了淅川,有的搬到了外地,人地两生,出门找不到路,办事找不到人,再加上生活不习惯,整天觉得气不顺。

  “过了一年,慢慢适应了。”曹道菊说,利用在老家掌握的传统技艺,这已是她织的第四张丝毯,每年有6000多元的收入。新家住着200多平米的小洋楼,丈夫和儿子在外地打工,收入稳定。她不再烧柴灶,每天固定时间处理生活垃圾,晚上到村口广场上健身舞,曹道菊逐渐适应了新家的生活。而对老家的牵挂,是日常的电话联络和每年至少两次的返乡探望。

  “50年,如果仍住在丹江周边,再有50年我们也过不上现在的生活!”马国强说。(记者 张定有 孙喜增文图)

[上一页] [1] [2] [3]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