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红 王涵
特约记者 封德 文/图
到过西峡的人,无不为西峡的秀美山水所吸引,而那些散布其中的乡村,犹如一颗颗明珠,点缀在西峡的青山绿水之间,勾勒出一幅俊美的水墨龙乡生态画卷。
依山而建的别墅,整洁平坦的水泥路,游园、绿树、健身器材穿插其中,村民在中间行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这是西峡化山村的真实写照,一派和谐秀美的山村新气象!
像化山村这样的美丽乡村,在西峡县还有很多。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区,西峡县从保护自然环境和改善人居环境入手,把美丽乡村建设落到实处。
休闲宜居惹人醉
作为2013年唯一入选“中国最有魅力休闲山村”的西峡县双龙镇化山村,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演绎出一段贫穷山村“蝶变”美丽乡村的佳话。
说起这些年的变化,化山村村支书符合顺深有感触。化山村过去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穷山村,伴随着毗邻的龙潭沟景区的声名鹊起,村里的农民开始有了为游客服务的意识,办起简易的农家宾馆,条件虽说差些,一张床一晚仅收十元钱,可对于老百姓来说,这比种庄稼强多了。
伴随着龙潭沟景区的火爆,车流、人流、信息流在化山集聚,接下来的各项配套服务空间不断增大,可以说化山村遇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为让游客看到更美的风景,体验更多的农家乐趣,作为村支书的符合顺,开始带领村民从改善村容村貌入手,请来专家设计指导,本着“布局宜散不宜聚,房舍宜低不宜高,色调宜淡不宜浓,风格宜土不宜洋”的设计原则,一幢幢青瓦白墙、透绿幽雅、高低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成为化山村一道靓丽的风景。面对如画的村庄,游客来了不想走,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也感到惬意舒畅。
近年来,西峡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以“农游一体”为抓手,以省“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为契机,培育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探索旅游富民的新路子,初步建成一批“农游一体”试点村,像丹水镇丹水村、田关乡孙沟村、太平镇东坪村等,其中化山村农民人均收入的80%来自“农游一体”,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与强村富民“同频共振”。
环境优美乐民居
作为五里桥镇黄狮村村民,彭志凯感到非常自豪:“如今的生活,和城里人没啥两样。”在这里土生土长的彭志凯,最了解村子的变化。以前的黄狮村是脏乱差的代言,道路高低不平,各种垃圾充斥村庄的每个角落,村民生活水平低,造成许多不能解决的难题。自从西峡县开展以“清洁家园”活动为载体的“美丽乡村”创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来,黄狮村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整修道路,建设排污管道,在村里设立垃圾桶、村口设立垃圾中转站,安排专人清运垃圾。如今的黄狮,村里道路全部硬化,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节能灯、节能灶等节能产品得到推广,改厨、改厕稳步推进,安全饮水、电力、通信、广电设施实现全覆盖。所有这些,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村子美了,村民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在丁河镇外一片低洼处,一座污水处理厂接近完工,离此不远,一处垃圾填埋场正在兴建。西峡县已初步建成13个污水处理厂和14个垃圾处理场,在保护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水质不受破坏的同时,困扰村庄的污水和垃圾问题得到解决,村民的生活质量也随之得到改善。
一村一品助民富
来到丁河镇简村,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硕大的猕猴桃造型雕塑,在猕猴桃文化长廊两侧栽植了近百株猕猴桃,穿过枝蔓爬满的长廊,各种花木组成的生态篱笆把我们引入村庄。
“我这园子是一亩九分多地,连续4年基本产量在1万多斤,年收入超2万元,效益还是不错的,那可比种庄稼强多了。”丁河镇简村果农杨继成高兴地和记者算着收入。
为了提高产业效益,西峡县丁河镇按照猕猴桃标准化种植要求,对果农进行技术培训、技术扶持,同时,引导群众创新管理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猕猴桃的生产品质,提高了果农的经济效益。针对山区耕地稀少、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农民收入渠道窄的客观现实,西峡县以“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为发展理念,致力打造“百公里猕猴桃长廊、百公里香菇长廊”,建立20万亩山茱萸GAP基地,以科技创新推进“菌果药”特色农业优化升级,形成独居特色的高效农业产业集群,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据了解,西峡县建成猕猴桃人工基地11万亩,挂果面积4.8万亩,产量4.6万吨,基地规模和产量居全国第二位。猕猴桃重点生产区,仅此一项人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成为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
除此之外,西峡各乡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多业并举,取得丰硕的经济效益。田关乡孙沟村的杏李,重阳镇的木瓜,双龙镇的香菇等,都成为乡镇的主导产业。
文化兴盛底蕴厚
黄狮村距西峡县城8公里,是典型的猕猴桃专业村,也是西峡县猕猴桃产业核心区和南阳市的首批文明村。
站在黄狮村口,放眼望去,道路左边的猕猴桃种植区一望无际,右边的文化广场和村委大院、卫生室、新农村书屋连成一体,外有游园、戏楼、灯光球场和健身园,石桥凉亭,花坛石径,草树繁花,一派生机。
村支书董良玉说:“我们村的文化事业发展,都是种猕猴桃种出来的。”
董良玉介绍,黄狮村从2000年开始种植猕猴桃,2005年已初具规模,随着产量和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围绕黄狮村猕猴桃生态示范园区的建设,路网、电网、水网、林网等配套建设迅速改变了村子的面貌。继而围绕“建万亩园、销万吨果、引万名客”的农游一体化目标,也为了满足村民们新生活的需要,黄狮村筹建了科研中心、储藏冷库、观光长廊和文化广场。
黄狮村建设了占地800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广场,并组建了自己的文化艺术团。艺术团30多人,平时在十里八村流动演出,并定期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宣传党的富民政策,传授科学技术,倡导和谐村风。经过多年锤炼,已经成为当地一支颇具专业水平的演出团队。
“仓廪实而知礼节,是产业发展带动了整个村子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董良玉说,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先行一步,着力塑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兴村民。“黄狮村经验”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关注和肯定。2010年9月,原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来黄狮村调研时,给予了该艺术团极高评价和极大关怀,并协调文化部划拨一辆流动舞台车给黄狮村。
西峡县是重阳文化的重要传承地,重阳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重阳镇是全国唯一以“重阳”命名的乡镇,与“重阳”相关的地理标识达20多个。每年九月初九,人们到这里登高、喊山、喝菊花酒、吃重阳糕、佩茱萸囊等风俗习惯,已流传上千年。2010年10月,中国民协授予西峡县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并在西峡建立了全国唯一的“中国重阳文化研究中心”。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西峡县把生态理念融入经济发展,用经济发展带动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出“上接基地,中连市场,下游打造骨干龙头出口企业”的高效生态农业完整产业链,保源头、保水质、保民生,最终实现“水清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