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庆科 文/图
宽敞的街道干净整洁,路灯高悬;各式绿化带点缀其间,绿意盎然;新式水冲式公厕,专人管理;家属院环境优美,居民生活井然有序……卧龙岗街道黄龙庙社区,因“双创”工作的开展变成了宜居的家园。30多岁的社区居民邹兰霞高兴地说:“环境变好了,社区更美了,生活在这里心情就是舒畅。”
黄龙庙社区位于卧龙路以南,滨河路以西,三里河以东,面积1.8平方公里,驻社区单位20家,有家属院楼23个。一个失地城中村,总人口1.3万人,加上辖区破产企业和无主管楼院较多,因此“双创”工作任务相当繁重。
自“双创”工作开展以来,黄龙庙社区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能够认真对照“双创”工作标准,迅速行动,在真抓实干的基础上,以突出重点,打好“双创”攻坚战,以创新机制,保证工作常态化,通过多管齐下,使得社区旧貌换新颜。
“我们把社区分成若干个网格,为的是更好地进行精细化管理。”黄龙庙社区党委书记马黎中说,“自今年1月份‘双创’工作开展以来,我的手机每天都能接到不少反映问题和要求解决问题的电话。因此我们通过组建专门团队,保证每天都有10多人到数十人工作在‘双创’现场,力求不留死角”。
从设计垃圾箱、修路、刷墙到规范线路,每一样,马黎中都要亲自上阵:“6年的社区党委书记让俺明白,要想在群众中有威信,自己就要按照规矩来,时时处处为群众作表率。”
针对辖区无主管破产企业的厂房及家属楼等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环境脏乱差的现状,黄龙庙社区按照“双创”要求,瞄准重点,攻坚克难,全力打好攻坚战。社区“两委”班子协同社区积极分子、党员代表及社区志愿者充分发挥“白加黑”、“五+二”工作法,走家串户,深入了解情况。最终做出了三种管理模式,一是找娘家管,二是社区托管,三是居民自愿,从而建立起了治安、环境卫生长效机制,使这些老旧小区的居民感受到了“幸福来敲门”的喜悦。
“我在这里生活了将近20年,原来这里的路面到处都是窝,雨天水汪老深,如今修得像小高速一样……”听着居民张进胜风趣的话语,随行的社区主任付铎厚嘴角含笑。
张进胜所说的“小高速”,先前是一条脏乱差问题比较严重的背街小巷,如今则被改建成了讲述廉政文化的景观巷——廉政和谐巷。走在巷子干净整洁的柏油路面上,记者看到沿巷两边的墙面上均是一块块制作精美的中国传统廉政故事展板。像悬鱼于庭的羊续、一钱太守刘宠、米芾拒收宝石、王震清廉冠古今等历史故事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在居民面前,既美化了社区形象,又丰富了观赏者的廉政文化知识。
除此之外,社区还多方筹措资金,建成了一个5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修建了200多米的水泥路、沥青路,拆除、改建7座旱厕,新建水冲式公厕2座,改造提升2座,辖区彻底清除了旱厕。
以前的“脏乱差”,变成现在的廉政和谐巷、便民和谐巷……从这些变化中我们不难看出,黄龙庙社区在我市“双创”工作中努力打造精品社区所取得的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