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国宝级”羽田机场清洁工新津春子(原名“郭艳春”,在中国度过童年,17岁随家人从中国沈阳去到日本)的故事在日本与中国广为流传,成为“工匠精神”的标杆。
在南阳市淅川县,记者有幸了解到一位与新津春子相似的一位街道保洁员的故事。也许经常过往淅川县城南部钟观路的人们会注意到,有一位年过七旬的平头白发老人每天在忙碌地打扫街道,路面和路肩每一天都是那样清爽干净,令人赏心悦目,尽管各种大车不停穿梭,尽管废品收购站、建筑垃圾堆积场咫尺路边,也丝毫遮挡不了钟观路的清爽魅力。
这位老人是淅川县谊鑫公司环卫公司的清扫保洁员程发娃,年过六旬,家住距县城80公里远的荆紫关镇吴村,2014年4月进入公司,负责钟观路西段500米的清扫保洁,这一干就是三年多,三年间他一直坚守岗位,从未回过一次家。
在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奋力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简称“双创”)活动中,为彻底改变淅川县城区“脏、乱、差”面貌,县政府每年投资3000多万元,将城区主干道、公园、广场和河道沟渠的清扫(漂)保洁推向社会,实行物业化管理。程发娃和其他几百名清扫保洁人员由此进入了谊鑫环卫公司,他们每月的工资仅有1000元,其中还包括40元的清扫工具购置费。
钟观路是县城南部重要的入城道路,车流量很大,但因其处于城乡结合部,1998年建成通车以来从未大修过,所以路面破损严重、凸凹不平,两侧路牙不全、荒草蔓延,刮风时从路边几家废品收购站里飘出来的垃圾遍地都是,加上周边区域近年来建设迅速,建筑垃圾随意抛洒现象屡禁不止,清扫保洁任务异常繁重,公司领导也为此伤透了脑筋。
程发娃被分配到该路段后,每天早上四点多就起床,忙个不停地清理垃圾、打扫马路,累了在树荫下清理树坑、铲除杂草,一直干到夜晚八九点。经过半个多月的奋战,公路上堆积的淤泥、垃圾不见了,荒芜的路肩清爽了,而且,他还义务当起了养路工——平整路面500多平方、修补路牙100余米。
管理该段的大队长对记者说:“他包的路段我们放心,检查不检查都是一个样,因为他的清扫保洁标准很高,是把三级路当作一级路来干,去年县环卫处还在这个地方开过现场会。”由于程发娃对工作的极端认真负责,公司清扫保洁工作中“克难攻坚”的地方总有他的身影,他多次被调整到“脏、乱、差”最严重地段,用一身身汗水“冲刷”出一处处的洁净。
记者从渠首大道步行进入钟观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程发娃修的路牙,原料比较杂——有空心砖、废大理石块等,砌得十分整齐。再向东走,路南侧的煤球场、废品收购站和钢材市场等里面依然有些杂乱,北侧路边堆满了建筑垃圾,唯有中间的道路清清爽爽的看起来格外舒服。
谈起工作,程发娃心直口快地说:“有啥说的呢?公司每月给咱发着工资,把路扫好就是咱的本分。再说,县里每年投那么多钱搞‘双创’,咱环卫工人也不能拖后腿。”
为节省开支,程发娃晚上替附近的一家搅拌站看场,从而有了住处,平时自己做饭,实在忙了就在街上凑合一顿,每月生活费仅花费200元左右,余下的存下来补贴家用。尽管收入不高,但他始终坚持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在老家,由于儿子儿媳常年在外打工,老伴一人在家带孙女,还要种3亩多地,担子也不轻松。
记者好奇地问道:“你咋三年都不回家,是不是和老伴生着气?”他笑着说:“哪有不愿回家的呢?我和老伴说了,这路上天天离不开人,她能理解”。
公司总经理聂建阁听说他的事后,非常感动,特批他四天假回家团聚。程发娃却一直没回,他说:“我一走公司还要找人代班,太麻烦了。再说别人来扫几天,把路扫荒了咋办?”
聂总实在过意不去,只好说第二天要去他老家办事,“要求”他一起去。回家那天,他半夜就起床,赶早把路清扫完才坐上了车。待聂总买了礼物,亲自驾车把他送回家时,他才明白坐的是“专车”。记者向他问起这件事,他依然很激动:“领导待我太好了,我报不了恩,只能把路扫好!”。看着他砌得整整齐齐的路牙、修补得平平整整的路面,记者知道他做的不仅仅是把路扫好。
正说着,程发娃手指着前方说:“前面路上有个坑,我找了点混凝土去补补,快坨住了。”然后匆匆离开了。
望着他的背影,记者心中感慨万千,是什么力量让一名七旬老人忘我工作不停歇?是什么精神让他干到极致不厌倦?这不正是我们大力倡导的“工匠精神”吗?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国家和社会大力倡导的“工匠精神”的楷模,程发娃就是对这种精神的最好注脚和诠释。(文、图/周彦波 周永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