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新浪河南> 南阳> 民生>正文

鄂城寺即将修复 南阳记者前往探访

A-A+2015年7月28日08:23南阳 晚报评论

“宛北钟灵”鄂城寺“宛北钟灵”鄂城寺

  “乱后行藏岂自由,此身虽在病兼忧。一杯徒积黄泉恨,四壁难为白日谋。数极乾坤见中否,迹随沟壑恐长休。可怜海内干戈满,独对江山倚寺楼。”踌躇满志的金代诗人王元粹留下的这首《登鄂城寺楼》,算不上脍炙人口,却从侧面反映了“宛北名刹”鄂城寺在当时的宏大规模……

  鄂城寺位于南阳市北郊石桥镇,始于隋,鼎盛于宋,后代屡有增建,清末渐趋冷落,终被废弃。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直以来,这座古老的佛教古刹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状况堪忧。为改变这一状况,相关部门制订了《鄂城寺保护规划》,维修复原工程也将于近日开工。昨日,记者前往鄂城寺访古寻踪,找寻历史深处的沧桑往事……

  流传千年的“隋塔”传说

  出市区驱车一路北行,约25分钟便抵达石桥镇。穿梭于小石桥村的巷陌之上,市第十一中学的大门映入眼帘,鄂城寺就位于学校内。

  明嘉靖《南阳府志》载:“鄂城寺在石桥保,故西鄂县。”“石桥镇西就是汉代西鄂县的城址,‘鄂城寺’及‘鄂城寺塔’因西鄂故城得名。”随行的张衡博物馆宣教部主任付会军说,这里曾是黄帝后裔鄂姓部落的故地,夏、商、周时是鄂侯国,西汉置西鄂县,宋代有石桥河镇、石桥店之称。

  校园西南隅,一座旧塔灵巧古拙、棱角分明,相伴庙宇间似乎在述说着辉煌往昔。(见上图)塔上嵌《重修鄂城寺塔记》碑文称:“夫塔为隋大业十三年之建筑,层累崔嵬,苍耸参天,乃宛北钟灵……”付会军介绍,传说鄂城寺塔由隋炀帝杨广下令每人征银五钱修建而成,故有“隋塔”之称,其通体用青砖平砌而成,后在宋代重修为七层仿楼阁式砖塔保存至今。

  当地民间一直流传着“张衡锁蛟井”的故事——相传鄂城寺塔下有一深不可测的水井,井水与周围河水同消同涨,井内有张衡用定水神链锁着的清泠水龙蛟;寺内正殿门前卧有一只巨型石龟,雕工精湛,惟妙惟肖。据说宋代时白河经常洪水泛滥,人们怀疑有水怪作恶,于是请人雕琢了这个巨龟置于塔旁镇灾避邪……

  乾隆御笔照壁有望恢复

  除鄂城寺塔外,鄂城寺现存有山门、前殿、后殿等清代建筑。山门前曾有一琉璃照壁,相传正中雕刻有乾隆御笔字:“皇图巩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这十六个字,一字一石,四字一列镶嵌于壁体中,加之是皇帝留字名声更盛,是当时著名的“石桥八大景”之一。上世纪60年代,照壁遭破坏荡然无存,十六块石质字构件也流散于民间,下落不明。

  “为落实《鄂城寺保护规划》,张衡博物馆近日开展了鄂城寺相关历史资料的调查工作。”付会军说,他们在小石桥村一村民家中发现了“皇”、“辉”、“常”三块字构件。其质地均为汉白玉,尺寸为边长38厘米,厚10厘米。字为阴刻,正楷书体,笔法遒劲。其中,“皇”字构件右下侧有“乾隆”二字,亦为楷体,略带行书笔意。此外。市十一中退休教师丁章华提供了一幅绘于1961年的照壁素描图,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照壁的形制、风格和整体结构。小石桥村村民齐文铎老人提供了早年绘制的鄂城寺布局平面图一幅。

  “宛北钟灵”即将重焕光彩

  灰砖绿瓦,青苔瓦松,古塔树影,宏伟、古朴、壮观的鄂城寺承载着南阳一段厚重的历史。为留住这些灿烂的文化,相关部门特意制订了《鄂城寺保护规划》,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山门、寮房、前殿、后殿、厢房、鄂城寺塔等均列入了保护规划之中。

  “前期调查工作中发现的文物史料,为研究鄂城寺的历史沿革和南阳佛教建筑的发展演变,以及鄂城寺的修复工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依据。”付会军透露,山门、东西寮房即将开工修复,随着维修工程的逐步开展,“宛北钟灵”必将重新焕发光彩……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