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靓 通讯员 胡守波)昨天是“国际残疾人日”,据市残联统计数据显示,我市现有各类残疾人94.48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8.83%。近年来,为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 水平,我市实施多项惠残政策,延伸覆盖范围,保障残疾人权益,促进了残疾人各项事业的发展。
着力康复工程 提升康复服务
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近年来,我市各级残联以各类“康复工程”为重点,以 “社区康复”为依托,建立乡镇康复室265个、村(社区)康复站4420个,为6.6万名精神病患者提供救治,为535名孤独症儿童、2516名智力残疾 儿童以及6661名肢体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为4560名视力残疾人验配助视器,培训低视力儿童家长1788名,对1092名聋儿、515名成人进行了听 力言语康复训练。
为使残疾人通过辅助器具适配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市残联根据每个残疾人的实际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适配。目前,共发 放5.3万件辅助器具。此外,市残联与中国农工民主党、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合作,开展了“杏林春雨”小儿脑瘫义诊救助活动,每年筛查推荐12名脑瘫儿童到北 京进行免费手术,逐步推进“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保障特殊教育 开展助学行动
市残联负责人介绍,我市特殊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特教学校办学条件逐年改善。截至目前,我市有特殊教育学校13所,特教学校学生990人,随班就读学生965人。此外,市残联连续多年争取到交通银行资助项目,定点资助在校高中生99人;通过彩票公益金助学行动,资助了183名残疾大学生。
就业方面,我市结合就业市场需求,实名制培训各类残疾人5.5万人,并积极开发残疾人公益岗位,大力推进残疾人社区就业,扩大残疾人就业渠道。据统计,2001年至今,我市已举办96场残疾人招聘洽谈会,促成6058名残疾人走上了工作岗位,并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残疾人就业创业3.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