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
历代警示
戒石铭的设立,对为数不多的奉职守法的官吏,也确实起过积极作用。他们洁身自好,不玷污官箴,时时以戒石铭来约束自己,做到警钟长鸣,激励自己做一个清正廉洁,公正执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父母官”。 据县志记载,在内乡任职有名可查的知县有186名,不论是忧心百姓疾苦,写出“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名联的高以永;重视农业生产,留下“老眼不随花柳转,一犁春事最关情”感慨的元好问,还是时刻勤政爱民,“治菊潭一柱擎天头势重,爱郦民十年踏地脚跟牢”的章炳焘。他们无时无刻不把百姓利益视作千斤重,随时挂念在心中。历史上的包拯、海瑞、况钟、于成龙等,他们也时刻以官箴为戒,以为百姓谋福祉为己任,最终因为民请命、伸张正义、勤政廉政、为民造福而名垂青史。
但是,不能不看到,对于大部分地方官来说,虽也立了戒石铭,只是一种欺世盗名的标榜而已,做的是表面文章,行的是贪赃枉法。就拿首创官箴的孟昶帝来说,亲政后,他着力整顿吏治,煞费苦心对下属谆谆告诫,也确实为国为民办了些好事,使国库充盈,人民安居乐业。但帝位巩固下来不久,他骄奢淫逸的阶级本性便膨胀起来;宋太宗为刷新吏治,亲颁戒石铭于府州县,苦苦告诫地方官,以戒石铭约束自己,而他自己却贪酷如故。当时就有人在其戒石铭下又附上四句话:“尔俸尔禄,难厌难足。民膏民脂,转吃转肥。下民易虐,才捉便看。上天难欺,且待临时”。这就是古人对戒石铭的绝妙讽刺。正如古人所言,面对戒石铭,“对面警醒者能有几人,殊不知上天固难欺,而下民亦难虐矣,民虽至愚,虐甚则变,欲安其上,复可得乎,戒之,戒之”。 千古风流,多少悠悠往事沉淀在历史的长河里。帝王的丰碑也奈何不得时间的冲刷,同样被淹没在荒草丛中。真正能流芳百世的,只能是那些为人民做些实事的人。如今,官衙犹在,古制难寻。戒石铭作为一种廉洁手段,已随着封建制度的消亡而离我们远去,它所敲响的警示官员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钟声依然在我们耳边激荡。随着内乡县衙的声名远播,戒石坊将以它独特的形式和发人深省的箴言启迪着一代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