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路边停车难,你经历过吗④停车资源周转率不均,亟须新政出台》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夏萍/文 首席摄影 袁晓强/图 首席编辑 夏雨/剪辑
- 复制视频网址
- 拷贝调试信息
- V11220.210521.03
视频加载失败,请查看其他精彩视频
一组数据,能解释停车难背后的部分原因。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郑州市城市管理局推出的2019年度郑州市建成区停车设施普查报告显示,郑州建成区小汽车保有量为211.2万辆,而停车位只有122万个出头,缺口131.9—172.1万个(住建部:《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宜控制在机动车保有量的1.1至1.3倍),此外还有停车资源分布不均、收费标准过低、停车资源利用率低等原因。
6月22日,在记者此前的调查中,目前除了交警和城管部门人工贴条和提示单外,电子抓拍未实现道路全覆盖,而郑州在推进的智慧停车又刚刚起步,一些地方虽然设置了智慧停车示范点,但大多都未启用。使得车主道路违法停车成本低,造成道路上乱停乱放现象突出,称之为“低成本”。
按国家道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GA/T850-2009)的要求,特大城市道路停车泊位设置率应不超过总泊位量的8%,目前郑州市经过审批的道路停车泊位3.1万个,仅占总泊位量的2.5%。河南周边省会城市道路内停车泊位设置数量都高于郑州市,如西安、石家庄4万左右。
有不少业内人士反映,目前郑州市执行停车区域划分和收费标准还是2011年出台的。按照区域划分和收费标准,一类为花园路、紫荆山路、陇海路、大学路、南阳路合围,二类未来大道、航海路、桐柏路、农业路合围,三类为二类区以外。二类区每次4元,三类区每次2元,二类和三类区占到总泊位的80%。近10年过去了,此前的差异化收费区域类别划分标准实难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更不能提高道路停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根据郑州市城管局提供的一份2019年的调研报告显示,以二七区寒山路(连云路至紫荆山南路)为例,该路段为三类收费区域,收费为每次2元,周边业态主要是居民小区。2019年2月,该路段车位每月周转次数总计为781次,折合每天车位有效周转次数28次。而该路段实际道路泊位为108个,平均每个车位有效周转率每天仅为0.26次,不到1次。

(河南省人民医院地下停车场的通道内都停满了车)
6月25日,记者从郑州市金水区停管中心获悉,他们正在推进智慧停车物联网,根据目前能监测到的数据,相比三类区域的停车周转率,社会经营性停车场周转率大幅度提高。以国贸360停车场为例,其总车位1100个,6月11日周转率为2.85次,6月6日至6月12日一周的周转率为10.60次,6月周转率为31.02次;瀚海北金地下停车场总车位1456个,6月11日周转率为0.83次,6月6日至6月12日一周的周转率是3.13次,6月周转率位8.37次;而河南省肿瘤医院总车位503个,6月11日周转率为3.18次,6月6日至6月12日一周的周转率为12.67次,6月周转率31.13次。
“经营性停车场费用一般相对较高,所以车位流动性强,大家基本上办完事后就会把车开走,一般不会在该地停留太久。”金水区停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关于提高道路路内停车泊位周转率的问题,6月28日,记者进行了查询,发现国内很多城市都是通过实施差别化停车收费的手段,并采取计时收费的方式进行调控。
2018年,西安市出台了《西安市城区道路和停车场机动车差别化停车收费实施方案》,划分特定区、一类区、二类区、三类区四个区域,推出“半小时收费法”和“高峰时段差别化收费法”。杭州市2014年实施新的标准后,路内泊位周转率平均4.4次(实施前2.6),西湖核心区最高达到7次,每台车平均停放时间由2小时以上下降到1小时20分左右,极大提高了泊位的使用率,为更多市民提供了短时停车便利。其他国内中心城市北京、广州、武汉等城市也普遍采用了差别化、计时性的收费方式,来调控停车泊位的周转率,而郑州目前遵循的还是2011年出台的收费标准。”
查看评论(66)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