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小微不是西郊土著姑娘,
去西郊探店,也闹过几次笑话。
记得去探品品味的时候,
信心满满的带上了几枚好友,
出了地铁口骑了小黄就赶赴品品味,
本来是出了地铁口向左三个路口就应该骑到的,
小微硬是带错了路,向右骑了五个路口,
感觉越来越不对劲,只好又相反骑了好久,
一帮人累到腿软,
不过在吃到红灯笼和品品味的时候,
发自内心觉得这一趟,没白跑。

西郊的好味道也是着实不少,
小巷中更是藏龙卧虎,
前几天小微又追着吃货们的足迹,
去到了百花路,
终于吃到了这【百花路三宝】
没办法~
做美食编辑嘛,就要保持对西郊的热爱,
无论你是住在东西南北。

地址:建设路百花路向南100米路西(房管局西边家属院内)

那时候觉得也没有多好吃,
心想就是升级版的凉皮嘛,
不过也是奇怪,在我眼中平平的面鱼,
多年不吃但也时常的惦记着。

才又找到了面鱼的线索。
百花路一个家属院门口,
不起眼的小摊,就是横扫一众吃货的石记面鱼老摊。
老板做面鱼已经有20年了,
最开始在友爱路卖面鱼,
后来城市改建,才搬回到百花街这里。
面鱼虽然看起来不起眼,
不过做起来也是费事,老石每天早上五点起来,
开始做面鱼,弄面,滴漏成面鱼状。

酸白菜,萝卜丁,韭菜,麻酱……
老板放料的时候,也是绝不含糊,
大勺大勺的放,生怕味不够,吃的不痛快。
一碗下肚,酸爽解暑!
小时候关于夏天的记忆,
从味蕾一下全都回来了。

地址:建设路与百花路交叉口向南50米路东

过了饭点,店里依然人声鼎沸,
几乎找不到落脚的地方,
来之前做了功课,
凉面,凉皮,面筋,牛肚是标配,
外加一碗两掺砂锅,
三个人中午可就吃的美了。

吃第一口居然会有点被呛到。
相比较凉皮,我更喜欢吃凉面,
也是带点甜头的怪味凉面,
可能是拍照时间久了,
面吃到嘴里的时候,没有非常弹牙,
味道也稍微有点淡,
但也可能是我口味被养的太过于重口了。


能吃到老式砂锅的感觉,
宽宽的刀削面和滑溜的土豆粉,
香菇,肉块,千张海带就是地道的西郊味~

麻酱面筋,牛肚几乎桌桌必点,
这几乎是店和食客之间形成的默契,
西郊很多店也都是如此,
品品味的炒三掺肉夹馍,
胖娃的脆肠腰花,
经营多年,默契不在言语之间。

地址:友爱路百花路北五十米左右路东

那时候以为是什么网红新品,
后来吃货们告诉我,这是百花路上的一家老店,
因为肉皮松软,轻轻一抖便可脱骨,
得名来【抖鸡】
我平时就非常喜欢吃烧鸡,
甚至一度觉得自己上辈子大概是黄鼠狼转世,
一顿饭半只鸡,不在话下。

一只只鸡子,隔着玻璃摆在柜台后,
看着别提多喜人,
整间屋子都充满浓浓的料香味,
选了一只烧鸡打包回家,
一路上想的都是回家怎么开膛破肚!
手刃烧鸡的画面。


抖是抖不起来了,轻轻一撕,皮肉脱骨,
油亮的鸡皮,嫩滑的鸡肉,
烧鸡先吃鸡大腿,一口咬下去,
结结实实的过了一把肉瘾!
20多年的老招牌,名不虚传!

百花路只是西郊美食的一个缩影,
还有太多的大街小巷里等待我们去发掘,
不管味道现在变得如何,
情怀总是在那里,跑不了。
今日互动话题:你童年里的那条小吃街

查看评论(32)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