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见习记者姚传龙 通讯员孙逊 图/本报记者杨少昆
2015年10月22日,正在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分局上班的颜家清收到了来自武汉市公安局转来的信访函。
“老文到市局投诉我?”拆开函件,信访人姓名一栏上“文成江”三个字引起了他的注意。
颜家清口中的老文,家住武昌区公平路14号武昌公安分局住宅小区,在小区当水电工。“我从自家窗户往下看就能看到他家大门。”按照颜家清的说法,两人属于“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
既然是信访,颜家清便按照正常的程序,准备处理其中反映的问题。然而,在信访事项中,老文却留下了一封35字的感谢信。“信访人文成江来信向武昌公安分局住宅小区内的颜家清干警、刘亦兵干警表示感谢。”
信访函中收到感谢信,这是颜家清从警30年来的第一次,这也让他该如何回复犯了难:“他的心意我懂,但这个信访函我怎么回复,难道说不用谢?”
异乡打拼
因妻子一句气话再也不回家
“我盼回家盼了21年,但我不敢回去,是他们帮家人找到了我,让我有了回家的勇气。”文成江的心意,就是对帮自己回家的两名民警表达谢意,但是程序上的不清,让感激有了一段插曲。
生于黑龙江省尚志市的文成江,今年已经64岁了,自从1994年离家经商后,就再也没有回到故土。家乡在他的印象中已经模糊不清。
“1994年,我放弃了汽车修理的工作,从尚志远赴珠海,从事建筑行业。”下海需要资金,文成江带着家中的积蓄,以及借来的1万元钱,更带着改善家庭环境的决心来到陌生的城市打拼。
离家时,文成江下定决心,不达目的誓不回家。“我一直是个要面子的人。”然而,倔强挡不住市场行情的变化,他的致富梦很快破碎,带出去的资产所剩无几。
人生最低谷时,文成江接到了爱人的电话:“你亏了钱可以回来再干。”这样温情的话语却让爱面子的文成江坚定了异乡赚钱的信念。
几次电话,文成江拒不回家,这时家中因为欠钱更加拮据。爱人开始失去耐心,1994年10月,妻子的一句气话让两人彻底失去了联系:“妻子对我说,挣不到钱就死在外面。”
为了面子
“就算我能走,我也不会走”
为了自己的致富梦,当年11月,文成江及其在珠海认识的湖北人一起来到钟祥,继续从事汽车修理行业。然而,市场的不确定性依然困扰着文成江,在钟祥,他努力经营却没有起色,还弄丢了自己的身份证。
没有身份证,户口留在不会回去的家,文成江成了“黑户”。1998年,在一位朋友的邀请下,他来到武汉,成为云生汽修厂的一名生产厂长。2004年,云生汽修厂被卖掉后,他便租住在公安分局住宅小区,利用手艺,从事房屋的维修工作。
“这些年,钱没挣到多少,挣到了还不能存。”没有身份证,让文成江不能存钱,不能购买车票,可以说他无法离开武汉。“就算我能走,我也不会走。”直到现在,文成江依然表示“男人要脸”。
“我已经习惯了这里,院里的邻居对我不错,逢年过节,他们都送圆子、鱼块给我,还把用不着的电器给我,一直以来我不打算离开。”文成江在2005年购买了一瓶农药,放在自家的柜子上,他说一旦有一天自己不能行动,就会用这瓶农药结束自己的生命。
逢年过节
是老文内心最挣扎的时候
这么多年在武汉,虽然受到邻居的照顾,但是每年的大年三十、正月十五和中秋佳节,都是文成江内心最挣扎的时候。
一瓶红星二锅头、半斤花生米、20个馒头,一些萝卜,这是老文春节的标配。花生米就二锅头、生萝卜咽馒头,吃完饭,他便会步行穿过长江大桥,再从长江二桥走回家。
“我从来武汉到现在,一直不敢开火,热腾腾的饭菜让我想家啊!”在文成江的家中,虽然有一个完好无损的灶台,但却从不曾开火做饭。馒头、冷饭、大饼各种主食他都吃过,唯独饺子他不敢品尝,因为饺子里有家乡的味道。
邻居们送的东西在文成江家中杂乱地放着,每寻找一件都需要花费时间,但是一本名为《中国城乡交通网》的地图集,却放在整个家中最显眼的地方。“这本书,我只会看一页,那一页就是我的家乡。”
职业敏感
民警主动帮助老文找家人
多年的挣扎最终没能躲过两位民警的眼睛,“有家不回,避谈家人,让我们起初怀疑他有案子在身。”颜家清说,一直以来,文成江在小区中乐于帮助别人,但是一旦涉及到自己的身世,他总会讳莫如深。
出于职业敏感,在平常聊天中,民警颜家清和刘亦兵开始有意地聊起了老文的家庭。黑龙江尚志市、育有两子、家对面是邮局,正是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让两人梳理出一些脉络,并于今年9月28日,通过公安局内部网络,通过当地派出所,还其清白,也找到家人。
“刚开始,他的儿子有些抵触,毕竟21年来,孩子结婚生子,甚至老文母亲离世,他都不曾询问。”颜家清只好将文成江的现状与想法相告。“他也是为了你们、为了家。”两个儿子才同意相见。
对于自己的父亲,文成江的两个儿子文慧明与文慧涛确实有些怨言,虽然现在两人分别做起了生意,但艰辛难以形容。要是父亲能回来,一家人会更有底气。可是父亲的不闻不问,结婚生子也不见踪影,这些都让他们非常伤心。但是父子连心,最终使其决定接受父亲。
“老家认识我父亲的人都以为他死了,毕竟21年不来信,但是母亲和我们都留有一丝希望,因为他是这个家的丈夫和父亲。”正是这个原因,文家一直没有注销文成江的户口,并且还将文成江作为户主,写在户口本的首页。
骨肉相聚
相见无言惟有泪千行
10月8日,两子到汉。“刚刚开始,他们还骗我说到酒店是谈生意。”文成江当时感觉到家人要来。“血浓于水,我根本坐不住,到酒店后,我一直在2楼张望。”然而,颜家清、刘亦兵和小区经理胡子进就坐,菜品上齐后,没有多余的人出现,老文心中有一丝失落。
“老文,我叫了两个人一起谈可以吧?”还没等文成江反应过来,两个1米75的中年男子便出现在他的身后。“我看了一眼,也没在意,随意点了点头。”21年的分别,让两个孩子和文成江的面貌发生了巨变。
随后,文慧明的一句话让文成江很不高兴。“他问我这些年过得怎么样,我心里想谈生意,问我过去怎么样是什么意思。”但是颜家清随后的一句话,让文成江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老文,这是你的两个儿子。”
惊诧、拥抱、痛哭,“儿子”、“父亲”的叫声响彻在酒店里。21年的相思苦在一刹那得以释放,三个汉子泣不成声。到最后,颜家清和刘亦兵离开,留下这一家人一时哭泣、一时大笑,难以平息。
游东湖、逛黄鹤楼,老文带着两个儿子尽到了本该21年前尽到的责任。家里的情况,小辈的成长,让老文和两个孩子一路说不停。10月10日,两个孩子从武昌火车站回到2400公里外的哈尔滨。“春节,我一定回家。”文成江的这一句话,一家人等了21年。
“我离家时,大儿子14岁,忙完手里的事,明年春节我回家,孙女刚好14岁。”时光的流逝没有改变亲情,昨天下午,武汉晚报记者见到了文成江,此时的他扔掉了保留10年的农药,正在和颜家清计划着春节回家的安排。夕阳西下,秋叶也将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