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伊朗当地警察来接班,对方不懂英语,以为他们要去巴基斯坦,开始用警车把他一站一站往回送。
李振开始没察觉,以为要去办登记。慢慢觉得眼前的路很熟,进兵站碰到前一天送他的警察,他看到李振很惊讶,李振也是一头雾水。此时,距巴基斯坦海关只剩20多公里。
后来,伊朗警察亲自到海关询问,终于明白了李振要去伊朗而不是巴基斯坦,又把他一站一站送回伊朗。
李振苦笑不已,在这段世界上最危险的公路,他就这么大张旗鼓地走了3遍。
异国求助,
意外解决经济危机
到伊朗境内,李振终于告别警察,恢复了“自由”,却在遍布波斯文的街上感觉有点蒙。
在街上转了几圈,怎么都找不到酒店。他拦住行人到处问。
突然发现自己跑得急,后面有辆车一直跟着他。原来这个伊朗司机想帮忙。司机把他送到一个旅店,还给了他一串葡萄。
吃饭时对着菜单,看不懂波斯文标价。伊朗货币是里亚尔,50万里亚尔兑换100元人民币,最大面额是100万。结账时,他只好双手捧着不同面值的里亚尔,让店主自己拿。
后来,为了弄清楚每天的费用,李振在网上自学波斯文数字。“5就像一个桃子,0是一个菱形,3像沙和尚的铲子。”
国际旅行,最大的困难,是遭遇银行取不出钱的尴尬。
在巴基斯坦包车走到纳兰时,身上只剩2000卢比和1000元人民币。他原以为纳兰是个小城,一定有地方能兑换卢比。到当地唯一一家银行,李振拿出随身所有银行卡摆在柜台上,银行职员接连摇头,外币不能取也不能换。
李振当时“傻眼”,包车说好的费用是4500卢比,身上的卢比连车钱都不够付。
银行经理是个殖民时期留下来的英国人,恰巧会中文。了解情况后,进去商量了半个小时,再出现时带着胜利的笑容,对他说“我们给你换”。最后经理叫出银行所有员工,把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