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帮寻亲女子(右三)寻母 本报记者 郑 磊 摄众人帮寻亲女子(右三)寻母 本报记者 郑 磊 摄

  本报记者 郑 磊 通讯员 刘 浩

  28年的时间是漫长的。从当初3岁还不记事的幼儿,到如今已为人母的湖北籍女子吴玲玲(化名)来说,28年,除了岁月的漫长还有无尽忧愁和痛苦。因为,28年前母亲被拐离家,让她丧失母爱。2月17日,凭着20多年前唯一的一封来信和老乡提供的信息,31岁的吴玲玲毅然决定千里来宛,开启了艰难的寻母旅程。

  千里来宛寻母,路遇交警救助

  2月18日上午9时许,市交管支队光武大队教导员刘浩,在客运西站执勤时,在出站口一老一少两名女子引起了他的注意。年纪大的女子四处向人打听消息,年轻的女子手里拿着几张纸和地图,一直打着电话,二人还不停地抹着眼泪,似乎很焦急的样子。

  “你们这是去哪儿?”处于职业的敏感,刘浩上前问道。年轻女子操着外地口音说,自己要寻找聋哑的母亲,已经20多年没有消息了,在这里人生地不熟,她和姨妈也不知道怎么办,希望警察能帮帮她们。

  经了解,年轻女子叫吴玲玲。她拿着了母亲的一代身份证说,母亲的真实姓名叫李卯秀,1988年和同村多名女子被拐到南阳。两年后,家里收到了母亲唯一的来信,寄件人为“南阳县红泥湾乡马庄大队马常福”。

  随后,刘浩开车将二人带到了光武大队的院内,希望借助网上信息平台查找此人下落。可是通过查询,在我市叫“马常福”的人,年龄和性别都对不上。

  顺着当年地址寻找,寻亲过程一波三折

  “当时在信中母亲说,她生活在一个盛产棉花的地方,家家都养猪。”攀谈中,吴玲玲提供了这样一个细节。刘浩分析,李卯秀不识字,信件很可能是别人代写的,“马常福”很可能就是编造的名字,顺着红泥湾马庄大队这个地址找一个湖北籍的聋哑人,应该可以找到人。

  当天中午,刘浩安排吴玲玲二人吃完午饭后,开着私家车带二人到了红泥湾派出所交管巡防大队,找到了大队长余世泳,请他帮助寻亲。余世泳联系了当地的村干部,在宛城区红泥湾镇赵前庄,当地的村干部说,20多年前,这里的确有红泥湾乡马庄大队,赵前庄就是当时的一个村组,而村庄里就有两个50多岁的湖北籍聋哑妇女。

  得到这一消息,众人都替寻亲女感到高兴。在第一家聋哑人家里,不巧的是本人未在家里。邻居拨通了电话,其家人说自家和湖北家人一直有联系,而且众多特征对不上,最后此人被排除。

  在村里另一户湖北籍聋哑女家中,通过众人现场辨认,也排除了吴玲玲母亲的可能。

  母亲被拐毁掉一个家,28年等待只为喊声“妈”

  “母亲离家时,我们家特别贫困,家里没钱出去寻找她。”吴玲玲告诉记者。母亲离家后,全家靠父亲一个人背建材上山挣钱。几个月后,父亲背着重物从山上摔了下来,家里也断了经济来源。她12岁那年,由于摔坏了水壶,遭到父亲打骂后,离开了家,到镇上后不料也被人拐走。不过,被拐到湖南常德一年后她又逃了出来。

  “如今,我已经在上海安了家,但28年来,母亲的下落一直是我们一家人的牵挂。今年春节时,一家人得到母亲的一点儿信息,所以我要来这里寻找母亲,知道她的下落后,我要叫声‘妈’。”吴玲玲说。她特别要感谢南阳警方和好心人的帮助,是他们让自己看到了找到母亲的希望。

  昨天上午,记者了解到,通过多地警方几天来的努力,在方城县博望镇找到一个各方面都符合特征的聋哑女,但该女子神志已经不清醒,无法沟通和交流。警方已经对其进行采血取样,众人都在等待结果。该女子是不是吴玲玲的母亲,本报将持续关注。

  稿件来源:南阳晚报*南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