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应在战略实施中实现更大担当

  (一)中部地区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地位更加凸显

  为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新世纪以来,我国实施了“四大板块”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条件、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中部地区国土面积103万平方公里,南北横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支撑带的战略枢纽和中心腹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2006年的18.8%提高到2015年的20.3%;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18.6%提高到21.6%;人均GDP由全国平均水平的68.8%提高到76.1%。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部地区经济实现持续较快增长,2013-2015年GDP增速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2个、2.1个和1.8个百分点。2014年,中部地区城镇化率仅为49.8%,远低于东部63.6%和东北60.8%的水平,较全国平均水平低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将成为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战场。中部地区拥有3.6亿人口,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是我国内需增长最具潜力的区域。

  河南是中部地区第一人口和经济大省。2015年,河南省实现GDP总量3.7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五位,占中部地区的比重达1/4;进出口总额738亿美元,位居中部第一位;户籍人口10722万人,常住人口9480万人,分别位列全国第一和第三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6.9%,与全国56.1%的水平相差9.2个百分点。河南是全国的缩影,更是中部地区的缩影。河南领先的人口和经济规模,丰富的人力资源,巨大的城镇化和消费潜力,为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打造促进中部崛起的核心支撑和带动全国发展的战略支点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河南加快“一个载体、四个体系、六大基础”建设,着力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内陆腹地战略支撑作用,为促进中部崛起作出了重大贡献。

  河南要在“一带一路”建设和中部崛起中实现更大担当,离不开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强力支撑。第一,“十三五”时期,国家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为河南打造“一带一路”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互动合作的重要平台、内陆对外开放高地提供了重要契机,有利于凸显河南作为连接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两大经济支撑带中介枢纽的优势。第二,国家目前在制定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新十年规划,对于河南进一步深入实施三大国家战略,在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三基地一枢纽”建设中厚植发展优势提供了政策支撑。第三,国家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力度,编制实施“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和易地扶贫搬迁、以工代赈专项规划,组织实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有利于河南加快实施“三山一滩”群众脱贫工程,打赢脱贫攻坚战。第四,国家把中原城市群作为中西部地区重点培育的跨省域城市群,有利于加快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构筑“一极三圈八轴带”发展格局,增强郑州、洛阳在“一带一路”中的节点支撑作用,打造郑州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郑州都市区和国际商都。第五,统筹推进国际国内合作,有利于河南按照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推动产业国际化布局,推动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加强与周边省份在交通、生态、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协作,打造黄河—丝路生态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新支撑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