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河南应在新十年中部崛起中发挥引领作用

  中原更出彩需要国家给予更大支持

  (一)谋划建设黄河—丝路生态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新支撑带

  “十三五”时期,除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外,国家也提出争取再用10年左右时间,使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积极培育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龙头,珠江—西江经济带为支撑,西南、中南地区为腹地,辐射南亚、东南亚,对接“一带一路”的新的经济支撑带。显然,要构筑完善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支撑体系,在我国南北两翼建设和培育的这四大经济支撑带中间,还需要一个脊梁作为核心支撑,这就需要构筑和培育以黄河文明为根基,以黄河生态文化和新丝路经济走廊为纽带的黄河—丝路生态经济文化一体化新支撑带。这一支撑带以山东半岛、中原、关中、宁夏沿黄、兰州—西宁、天水北坡等城市群为支撑,覆盖鲁、豫、晋、陕、蒙、甘、宁、青、新、藏等10省(区)。

  第一,生态建设优先,打造绿色生态廊道。强化黄河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强化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完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等主要大气污染物综合防治,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第二,基础设施先行,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统筹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建设,建成连通重点区域、中心城市、主要港口和重要边境口岸的综合交通立体体系,加快推进陇海客运专线、郑济快速铁路等通道建设。第三,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产业转移和结构转型升级。发挥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引领示范作用,积极创建山东半岛、郑洛新等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龙头带动、集群引进、价值链提升、品牌创建等为抓手,打造特色鲜明、上下链接、横向联合、绿色安全的优势产业集群。按照区域资源禀赋条件、生态环境容量和主体功能定位,促进产业布局调整和集聚发展,引导具有成本优势的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具有市场需求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向中原城市群、黄河金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等空间转移。第四,彰显黄河文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国际化进程。发挥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沿线省份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自然山水和民俗风情等优势,共同打造丝路、古都等国际知名的黄金文化旅游产业带。第五,体制机制改革为本,探索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加强国家层面协调指导,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尽快启动支撑带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打破区域性市场壁垒,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标准,推动劳动力、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跨区域流动和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