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分电力舱、水信舱、备用舱及热力舱4个舱室

  根据规划,中原区所在的北片区地下交通环廊和综合管廊项目位于郑上路以南,中原路以北,西四环以东,凯旋路以西。其中交通环廊主通道总长3公里,综合管廊总长7.5公里。目前,环廊建设从去年8月份已经开工。

  地下交通环廊主要包含北环廊、中环廊和南环廊。目前,北环廊已经建成。

  在3条环廊中,最有创意的就是这个中环廊了。近日,记者来到了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北核心区施工工地,打探正在建设中的基础设施部分,也是郑州市首座地下3层环廊系统——地下中环廊工程。

  中建七局总工程师候庆超介绍,中环廊主体结构全长2.39千米,平均埋身17米,分上、中、下三层结构,是目前郑州规模最大的地下三层环廊系统工程。

  环廊位于市民大道以南,乐山路、市民大道、国强路、兴国路街4条道路的绿化带下。中环廊为交通环廊与市政管廊综合体工程,上层为交通环廊,单向4车道,宽15.1米,高5.1米;下层为综合管廊,是目前郑州最大的市政综合管廊工程,分电力舱、水信舱、备用舱及热力舱4个舱室布置,中间夹层舱为管线安装运输、检修专用通道。

  “负三层的电力、通信、给水、热力管线将被纳入地下综合管廊。”候庆超介绍,一旦管线出现问题,维修人员直接进入管廊夹层进行维修,再也无须对地面道路“开膛破肚”,减少了施工扬尘对空气的污染。

  绿色交通 地上地下一体化建设

  另外,中环廊围合部位地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内建有停车场。南北两侧的兴国路、市民大道下穿隧道,以及晨星路的车辆,可通过出入口直接进入中环廊交通层内,从而直达公共停车场或单位停车场。停车场内车辆也可通过环廊快速出去。

  中环廊设8个出入口,16个接地块通道,联通地上道路与环廊周边地下停车场,这样一来可以减少地面交通与停车压力,方便进出市民服务中心。与此同时,综合管廊还设了10个管线出线口,服务周边建筑。

  据了解,未来在北核心区,地面道路将更多地行驶公交车、行人、自行车,小汽车多走地下一层的环廊,连接到各个区域停车场。如果人们想东西向穿越北核心区,可以通过两条隧道——市民大道隧道与兴国路隧道。北核心区南北向交通也很方便,除了地下环廊和地面道路外,核心区两侧将建设双向8车道的站前大道及雪松路。

  中环廊可称为“绿色环廊系统工程”,因为地下交通层可减少地面车辆,营造洁净的地面环境,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最下方的管廊层,将管线集中收廊处理,可避免直埋管线维修时开挖道路对环境的影响,减少路面开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