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县域城乡形成“三轴、三区、多组团”的城镇发展格局。

  三轴:郑开大道公共服务轴、万洪公路产业轴、雁鸣大道县域城镇发展轴;

  三区:沿黄生态保育区、城市核心功能区、南部生态农业区;

  多组团:文创园组团、县城组团、汽车城组团、官渡组团以及万滩、雁鸣湖、姚家、黄店等新市镇组团。

  5.城镇体系及规模等级

  至2030年,中牟县域将形成“中心城区—新市镇—新型农村社区”的三级现代城镇体系,包含1个中心城区、4个新市镇、48个新型农村社区。

  (1)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由文创园组团、县城组团、汽车城组团、官渡组团组成。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60平方公里以内,人口规模约160万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00平方米。

  (2)新市镇

  雁鸣湖镇、万滩镇、姚家镇、黄店镇等4个新市镇总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9平方公里以内,人口规模约33.5万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20平方米。

  (3)新型农村社区

  按照“合村并城、合村并镇、集聚引导、保留特色、适度迁并”的策略,整合现状村庄为48个新型农村社区,其中大型社区3个(韩寺、刁家、狼城岗),一般社区26个,保留风貌特色村7个,近郊旅游特色村6个,移民村6个。

  6.城乡产业发展布局

  构建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打造汽车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休闲旅游业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节能环保等新型产业、商贸与商务服务业、康体保健产业五大战略支撑产业,构建三二一合理产业结构,实现现代农业体系、现代工业体系和现代服务业体系的融合和互促共进发展。

  产业空间布局结构为“两群三区三轴带”。

  两群:以文创园组团为核心的文化创意和休闲旅游产业集群,以汽车城组团为核心的汽车产业集群。

  三区:北部的沿黄生态休闲产业区、中部的都市产业区和南部的现代都市特色产业区。

  三轴带:先进制造业产业关联轴(经开—九龙—汽车城—官渡—汴西产业关联轴)和现代服务业两个产业发展带(郑东—白沙—文创—官渡—汴西产业发展带和文创—汽车城—航空港产业发展带)。

  7.城乡综合交通规划

  依托郑州市国际化、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大枢纽体系建设,区域协调、统筹布局,形成内外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构建15分钟快捷交通圈,满足中牟县城乡跨越式发展需求。

  规划建设“三横两纵”的高速公路网,“十横四纵”的快速通道体系,“七横五纵”的一级主干路系统,加强县域与郑州主城区、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开封新区以及县域内部各个组团之间的联系。

  (四)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1.城市性质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导区、文化创意中心、旅游休闲目的地;

  郑汴新区综合服务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

  郑州都市核心区重要组成部分。

  2.城市职能

  中原经济区的汽车产业基地、文化创意中心、旅游休闲目的地、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和现代农业服务基地;

  郑汴新区综合服务中心、高端生态宜居区。

  3.城市规模

  至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74万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93平方公里以内。

  至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16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60平方公里以内。

  4.用地增长边界

  中心城区在规划期内的建设用地集中在北至连霍高速公路、南至郑民高速公路、东至机西高速公路和县域东边界、西至新G107(万三公路)围合的范围内,面积为347平方公里。

  5.空间结构及布局

  中心城区规划形成“一核聚力、多点联动、四区协同、绿廊渗透”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核聚力:结合老县城北部的贾鲁河及周边林地资源规划郑汴中央公园,打造中心城区生态绿核,形成整个城市呼吸的“绿肺”,并以此作为整个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的核心。

  多点联动:围绕规划郑汴中央公园及组团中心规划多处区域级公共服务中心,区域级公共服务中心之外设置其他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功能服务节点,整体形成联动发展模式,共同带动中心城区的发展。

  四区协同:由文创园组团、县城组团、汽车城组团、官渡组团四个组团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区域协同发展模式。

  绿廊渗透:以郑汴中央公园生态绿核为中心,向外扩展四条生态廊道,并连同陇海铁路防护林带的生态隔离作用,共形成五条生态隔离廊道,并通过绿廊、绿道向各个功能组团进行生态有机渗透,实现组团空间隔离,控制城市功能组团无序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