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流动儿童教育成为社会之痛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联合在京发布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16)》。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前教育缺乏统一管理和规范,学前教育品质低及家庭教育缺失是随迁子女学前教育的两大最主要问题。(3月29日《中国教育报》)
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0月1日,全国流动人口总量已达2.47亿,每6个人中就有1个处于“流动”之中,作为流动人口子女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这两个群体总数约1亿人;截至2014年底,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为79.5%,仍有超过200万的流动儿童未能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只能在民办学校或者条件简陋的打工子弟学校就读。
外来务工人员是城市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城市的发展与运行离不开他们,而且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已成为城市稳定的就业者和居住者。社会有责任为流动儿童接受教育、快乐成长创造环境和条件,不能让流动儿童教育成为心头之痛。
事实上,早在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就明确要求,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各级政府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合理规划学校布局,科学核定教师编制,足额拨付教育经费,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以公办学校为主接受义务教育。2015年底,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规定流动人口子女进城上学,“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和生均公用经费将随学生流动。由此,各地逐渐开始实行积分入学、积分入户的居住证制度,但从实践情况看,现行积分制入学管理的可供学位远不能满足随迁子女的教育需求,主要面向的是高学历的优势人群,低学历、低收入的农民工阶层尚难以受惠;加之一些大城市对学籍的条件限制,打工子弟学校很难为流动儿童办理学籍,国家给予的有关制度性福利就难以落到农民工随迁子女头上。
流动儿童教育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社会转型中各种社会问题的并发症。所以,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是一道综合考题,不仅需要政府以改革之举从政策上推动,还需以创新之举引导多种力量发力、多层次介入、多角度求解。□文/付彪
猜你喜欢
- 国考伪“大神”忏悔录:我们的答案来源都是吹牛的
- 评论() | 分享02月23号 08:55
- 河南太康:小学内10栋违建别墅已拆除4栋
- 评论() | 分享02月22号 17:32
- “水军”公然讨薪 牵出国产剧营销潜规则
- 评论() | 分享02月22号 17:32
- 青海湖10余年间增长面积相当于“26个西湖”
- 评论() | 分享02月22号 17:02
- 留英中国女生遇害案宣判 其生前男友被判终身监禁
- 评论() | 分享02月22号 17:02
-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食品安全规划和药品安全规划
- 评论() | 分享02月22号 15:53
- 最高法:严防“起点错 跟着错 错到底”
- 评论() | 分享02月22号 15:53
- 十八届中央第十一轮巡视反馈情况全部公布
- 评论() | 分享02月22号 15:53
- 公安部:中法将实现驾驶证互认换领
- 评论() | 分享02月22号 15:53
- 陈润儿:坚持规划引领项目带动 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
- 评论() | 分享02月22号 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