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毕业生求职前狂删社交媒体 防“黑历史”被看到
[环球时报]据韩国《中央日报》17日报道,随着上半年企业招聘季的开始,不少正在求职的韩国学生开始大批关闭自己的社交媒体账户,许多人停止上传新内容或删掉自己以前的发言,最大程度减少网络活跃度。这些措施都是为防止企业的招聘负责人看到自己的“黑历史”。
准备参加企业公开招聘的26岁求职学生文某,因担心自己的政治和社会观点与招聘企业“口味不合”,他在上月停用了自己的脸谱网账户,并限制他人浏览相关内容。文某表示,在写求职简历时,他已经把个人网站主页上可能的“问题发言”删除,但是内心还是不安,因此干脆关闭账户了事。据悉,他删掉的内容包括批评韩国政府应对“世越”号的措施以及一些社会敏感问题。
目前,求职学生普遍认为企业会查看应聘者的社交网络内容。据文某称,追求劳工权利或过度强调女性权利的应聘者,很有可能在招聘过程中遭到淘汰。实际上,部分企业在招聘过程中,确实要求应聘者提供社交网络账户。有大企业人事负责人表示,在最终面试环节前,很可能会到应聘者的个人社交网络上看一眼。
应聘学生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在韩国,企业过度重视受聘人员的社会和政治倾向,引发舆论争议事件不在少数。爱茉莉太平洋公司在2015年11月的面试中甚至问道:“你是否赞成国定教科书”,引发广泛争议后不得不在官方网站上道歉。即使在招聘过程以外,企业高层的言论同样会给应聘者带来压力。去年11月,服装连锁品牌ZARA韩国分公司高层李峰镇在一次讲座中,大肆贬低参加反对“亲信干政门”烛光示威的年轻人,当时引发不小的争议,且受到不少批判。
对于企业是否应该查看应聘者个人社交账户,有关专家看法不一。肯定的声音认为,将社交网络作为评估调查的手段很合理。一名大型流通企业的人事负责人表示,除自我介绍和简历外,应聘者在网站上的发言内容也可为企业提供更有效、更全面的参考。但反对者则认为,有些个人想法和日常生活与工作职责无关,如果这些内容影响到招聘,会让韩国年轻人陷入不必要的自我约束中。韩国淑明女子大学教授权顺元表示,企业检查应聘人员社交网络内容的做法,本身就限制应聘者的思考和想象力,不符合现在网络创新发展的趋势,也是违反人权的行为。
猜你喜欢
- 国考伪“大神”忏悔录:我们的答案来源都是吹牛的
- 评论() | 分享02月23号 08:55
- 河南太康:小学内10栋违建别墅已拆除4栋
- 评论() | 分享02月22号 17:32
- “水军”公然讨薪 牵出国产剧营销潜规则
- 评论() | 分享02月22号 17:32
- 青海湖10余年间增长面积相当于“26个西湖”
- 评论() | 分享02月22号 17:02
- 留英中国女生遇害案宣判 其生前男友被判终身监禁
- 评论() | 分享02月22号 17:02
-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食品安全规划和药品安全规划
- 评论() | 分享02月22号 15:53
- 最高法:严防“起点错 跟着错 错到底”
- 评论() | 分享02月22号 15:53
- 十八届中央第十一轮巡视反馈情况全部公布
- 评论() | 分享02月22号 15:53
- 公安部:中法将实现驾驶证互认换领
- 评论() | 分享02月22号 15:53
- 陈润儿:坚持规划引领项目带动 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
- 评论() | 分享02月22号 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