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官网

  原标题:从“心”出发 践行担当

  ——驻村第一书记时圣宇先进事迹材料

  2016年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

  时圣宇 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记者,河南省虞城县稍岗镇党委副书记、韦店集村的原驻村第一书记

  时圣宇,人民日报社选派驻河南省虞城县韦店集村的原驻村第一书记,现任柴王村第一书记。在基层扶贫已近四年,第一个贫困村脱贫以后,又接过了一个贫困村,目前还在村里奋斗着。

  第一个心,是沉下心

  四年前,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时圣宇怀着激动地心情来到韦店集村,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然而,现实却比想象的要更加残酷,有两件事至今让时圣宇难以忘怀。

  一是村子的穷。走进村小学,教室里没电、没灯、没风扇,更让时圣宇震惊的是窗户连玻璃都没有,是用破塑料布和化肥袋子钉上的。“这不就是当年时圣宇上小学的场景吗?为什么过了二十多年还是这个样子?”时圣宇心里直发酸,当时就暗自发誓:一定要奋力摘掉“贫穷”的帽子!

  二是治村的难。时圣宇到村里的2个月前,村里因为高压线和低压线打火引发火灾,烧毁了360多亩麦田。就在时圣宇报到的前一天,30多个村民跑到县里把县电业局给围了,上访要赔偿。时圣宇到村第二天晚上,就有十来个村民过来找时圣宇,很不讲情面“你不是从北京来的吗?听说你还是个记者,你得给俺反映反映。”当时时圣宇还没充分了解情况,不能急于表态。有村民就急了:“你要能把俺们的赔偿要过来,俺们就认你这个第一书记!”村民走后,村支书还劝时圣宇:“你别往心里去,村民就是损失太大,心里急了。”群众心里急了,时圣宇睡不着了,360多亩麦子、70多个家庭、40多万元赔偿款,怎么办?那一宿,时圣宇彻夜未眠。

  组织派时圣宇们第一书记到村里来,就是要让时圣宇们化民之贫、解民之困,践行初心和使命。现实的穷与难,却成了时圣宇融入村子的拦路虎。不干出个样子,就得不到群众的认可,更会辜负组织的信任。也正是从那时起,拿出真本事便成了时圣宇的座右铭!

  第二个心,是心换心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经过东奔西跑,四处化缘,时圣宇们总算筹集到11万元资金,为小学装了电、安了灯、修整了教室,重拉了院墙……还学生们一个宽敞明亮的学习环境。这是时圣宇到韦店集村干成的头一件事。

  如果说这事办得还算顺利的话,那么,为群众维权才是真正的考验。对于小麦火灾,经过一周的摸排调查和多方咨询,最后时圣宇和村班子商定用法律手段维权,上法院起诉电业局。但一召开群众大会,没想到大家并不买账:“民告官能告赢吗?”“新来的第一书记啊,还是太嫩了!”

  主意好出事难办,小麦火灾事故的认定远比时圣宇们想象的复杂。时圣宇们先到公安机关锁定火灾证据,请电力专业人员佐证线路漏洞,再到统计局核定当年亩产量,又去粮食局确认小麦收购价格,还聘请了专业律师,经历多次艰苦谈判,最终在当年国庆节前,时圣宇们就拿到了第一笔赔偿款,发钱时不少村民紧紧拉着时圣宇的手,高兴地说不出话来。那一刻,百种滋味涌上心头。时圣宇觉得,就是受再多累、吃再多苦,也值了。

  2016年春节刚过,时圣宇们对穿村而过的河道进行改造。施工队正在挖河,一个村民急匆匆跑来找时圣宇,“咱村的人和施工队快打起来了,你快去看看吧!”时圣宇正在吃饭,撂下碗就往现场跑。原来,是村民说施工队没把河底淤泥清干净,双方正为此推搡争吵。施工队扬言:“谁不服谁自己跳下去检查!”瞬间,现场一片寂静。当时,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时圣宇一个侧身就跳到了河里,霎那间,刺骨的冰冷传遍全身,但时圣宇坚持把挖过的100多米河道全部趟了一遍。当时圣宇上岸时,腿和脚已近失去知觉,群众为时圣宇鼓起了掌。从那以后,施工队再也没敢偷奸耍滑。

  在农村工作,很多时候没有那么多大道理可讲,在群众眼里,就看你是真干还是假干,是真用心还是假用心。只有以心换心,才能赢得信任。

  第三个心,是聚人心

  一个村之所以贫困,很多时候都是人心涣散,精气神不强所致。扶贫先扶志,如何凝聚人心、共战贫困,是第一书记的重要课题。

  2015年11月24日,河南迎来一场十年不遇的大雪,一天下来,雪已没过膝盖。当时时圣宇正在郑州汇报工作,突然接到村民的紧急电话:“时书记,你快来吧,李东亚家的鸭棚被大雪压塌了。”电话那头,传来了哭泣声。时圣宇放下电话就要走,省里的同志把时圣宇拉住了,“这么大的雪,路上太危险,你不能回去。”可时圣宇知道,鸭棚是老李家的命根子,鸭棚塌了,他们家也快垮了。时圣宇这个第一书记,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那天,一路上都结着厚厚的冰。220公里的路程,时圣宇开了6个多小时,一路上看到车祸连连。当时圣宇走到一个高架桥时,前面一辆大货车因为打滑爬不上坡,随时可能会溜车,后面还有一辆大货车正使命向上爬,时圣宇就夹在中间,当时真是吓了个半死,如果不是运气好,第一书记就变成“第一馅饼”了。

  到村以后,时圣宇直奔现场,参与到救灾当中,其他养殖户帮忙转移鸭子,村干部布置新的养殖大棚,老党员安慰李东亚…经过一天一夜的紧急救助,幸存的鸭子得以平稳转移,也保住了东山再起的希望。后来,时圣宇们一起给李东亚鼓劲,有人愿意出钱,有人愿意出力,李东亚很感动, “有大伙的帮助,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后来,李东亚不仅成为村里的养殖大户,而且韦店集村的肉蛋鸭养殖也从1家发展到13家,从3000只发展到5万只。

  任何灾难在众志成城面前都已黯然失色,齐心协力定能度过难关。在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时圣宇们逐步探索形成了普惠式扶贫、重点带动式扶贫和创建核心品牌精准扶贫思路。

  普惠式扶贫,时圣宇们选择了大田蔬菜、中草药种植等投入少、技术难度低、风险小、覆盖面广的产业,着力解决脱贫问题。

  重点带动式扶贫,时圣宇们发展了乡村旅游、五金工量具加工等一些辐射强、榜样效应大、用工多的产业,不仅能培育致富带头人,而且还能带领全村探索支柱产业,有效带动贫困户实现从脱贫到致富的跨越。同时,时圣宇们还利用穿村河流优势,发展绿化苗圃、水产养殖、水上乐园等河道经济,打造“十里画廊”精品乡村游,不仅带动本村和邻村200多贫困人口就业,每年还给村集体创收60余万元。

  时圣宇们还利用报社捐赠的扶贫资金打造了韦店集村自己的农业品牌“乐农优品”,开了自己的网店“农家味道”,实现了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的转变。报社曾专门到村选购农产品,很多领导同事自掏腰包买时圣宇们的产品,有力地推动了产业与品牌的齐头并进。队员当先锋,组织当后盾,没有报社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就不会有贫困村的率先摘帽,在此,时圣宇谨代表乡亲们向诸位老师表达衷心的感谢!(鞠躬)

  第四个心,是心相印

  基层扶贫扶的是产业、聚的是人心。当时圣宇们把群众每一件小事都当成大事放在心上,群众就会把时圣宇们放在心上。2016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村头的李大娘夹着个毛巾包裹到村室来找时圣宇,打开一看,是一双布鞋。她说:“咱农村没啥能拿得出手的,就这布鞋穿着养脚。”时圣宇双手接过这双布鞋,泪湿双眼,深深地给大娘鞠了一躬。就在那一刻,时圣宇深深体会到什么才是共产党人的真正幸福。直到现在时圣宇都把这双布鞋摆在书柜里最显眼的地方,提醒自己,干部对群众只有全心全意,才能心心相印。

  在韦店集村有一位老人家,他叫张桂玉,是一名有着57年党龄的老党员,2017年去世了。生前,张大爷老两口一直住在危房里,时圣宇和村干部多次到他家做工作,希望给他危房改造。但每一次都被他拒绝,“时书记,这房子已经够时圣宇养老送终的了,把危房改造的机会留给其他更需要的人吧!”后来,张大爷病重时时圣宇去看他,他紧紧地拉着时圣宇的手,“时圣宇当了一辈子村干部,也没能带领大家走上致富路,时圣宇老了、不中用了,未来就靠你们了。”斯人已逝,回想当时张大爷紧握着时圣宇的手,时圣宇能够体会到,那是老党员对新党员的一份托付、一份期待,更是一种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青年谆谆教诲,“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年时代,选择了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了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回顾这四年,有苦有累,有哭有笑,但从来没有过后悔。感恩新时代,让时圣宇有机会再回农村,接受锻炼和教育,这是时圣宇人生中一笔永远宝贵的精神财富;感谢组织让时圣宇成为一名脱贫攻坚最前线的第一书记,在奋斗的新时代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