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河南日报》报道 ,郑州交警部门近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摩的”专项整治行动。在执法中,对超出电动自行车标准的“摩的”,交警部门首次按机动车处罚。“摩的”是否会因此在郑州市区绝迹等,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

  在很多城市,说起“摩的”来,恐怕每个人都不会感到陌生。无论大街小巷,经常会有载着客人的电动车呼啸而过,占道揽客、超载、逆行等违法行为更是屡见不鲜,给道路交通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虽然各地交警部门经常集中整治“摩的”,但往往风声一过,乱象便又重生。这次,郑州交警部门提升了执法力度,将超标“摩的”按照机动车标准进行处罚,无疑将为今后各地的类似执法行动提供了借鉴,对其积极意义应该点赞!

  当然,试图短期内解决“摩的”问题显然并不现实。据网友介绍,仅郑州一地就有近30万“摩的”,这样的规模仅靠交警部门肯定是无法全面整治的,需要多方面的合力。比如,在不少地方,公共交通服务还很不完善,运力与覆盖范围都不足。因此,乘坐并不安全的“摩的”就成了乘客们的被动选择。要想彻底整治“摩的”,公共交通配套必须跟上,从而打造一个安全、高效的运营网络,方便市民出行,这样才能让“摩的”的市场越来越小。此外,针对电动车的生产,国家早有标准,比如设计最高时速应不大于20km/h、整车质量应不大于40kg等。然而现在,很多上路车辆无论是速度,还是质量都明显超标,这其中就不乏大量的“摩的”。对此,笔者不禁要问,这些车辆的生产制造究竟是否得到了明确的监管?我们如何才能从源头就制止超标车辆进入市场?

  解决“摩的”乱象并非易事,不仅需要严格执法,更需要各部门的长期协同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