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种了西瓜,大棚接着就要闲置,怎么办?吴迪决定,试种精品日本草莓。这次,草莓还未成熟,他便提前营销,用的是年轻人爱玩的微博。

  2013年年初,他仅通过微博就签下了800多个订单,入账4万余元。“这时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农民,而是电商。”吴迪说,后来,他还在淘宝开起了水果网店。

  收了草莓,再种西瓜时,当地很多人慕名到园区采摘,销量也直线上升。

  “如今人们选食品,最看重的是绿色和健康。我们把水果做成品牌,自然不愁销路。”吴迪说,按照这个思路,2013年他把园区面积扩大到500亩,并引进韩国的黄梨和突尼斯的软籽石榴,创办了“乐活自然园连锁农场”,并且把线上销售和线下体验有机结合起来。

  想法有创意,可资金仍是短板。通过团洛阳市委的努力,团河南省委为吴迪争取到230万元无息贷款,洛阳市发改委、农机局等部门也分别给予资金扶持或补贴。从此,吴迪的农场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学计算机出身的吴迪深知物联网技术在农业标准化种植中的重要性。近两年,他们先后投入200多万元,打造了“智慧农业4.0”系统。

  据吴迪介绍,温室全部是自动化作业,苗圃里的两个仪器用来检测空气湿度、土壤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植物新陈代谢能力,每10秒采集一次大棚内的数据,并上传至服务器,供后台进行数据分析。

  如今,吴迪通过一个手机,就能控制整个农场。

  带动村民玩转“酷农业”

  一路走来,吴迪深知,只有与更多人共享创业成果和机会,自己的创业之路才能走得更长远。

  “刚来时,村民把我们当外人。”后来,吴迪把大棚分包给当地农民管理,干得好可以多承包、多抽成。

  “以前,我只会在家带带孩子,闲了打打麻将。”村民李桃霞是园区的后勤部主管,“现在工资加上分红,一年能挣六七万元,还能照顾家,最主要的,现在是自己给自己打工。”

  为了提升标准化种植技术,降低种植难度,“乐活自然园”利用“智慧农业4.0”体系,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生产管理和数据分析,采用物联网技术进行生产监督和数据采集,保障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操作流程,降低了生产操作技术难度,真正实现了让农民“零技术”生产高品质果蔬。

  “我们的管理团队只负责孵化工作,慢慢成型后,逐渐抽离出来,再去扶植下一个农场。”据吴迪介绍,“乐活自然园”已经与当地6家农场草签了协议,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将于明年为其提供技术培训和服务。

  在团洛阳市委“电子商务培训进农村”活动的帮助下,“乐活自然园”开设了农村电商培训课程,帮助更多农民认识互联网,为众多留守妇女和返乡青年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今年8月,团洛阳市委依托“乐活自然园”建立了“农村众创空间”,使普通农民变成管理者、技术员,最终成为农场主,发展为“新农民”。

  “越来越多‘新农人’开始涌现,他们了解城市的消费趋势,了解移动互联网,有许多创新的想法。”团洛阳市委书记王夏晔说,让这些活跃的“新农人”在各个领域进行的创新,变成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并带动周围的农村青年玩转现代农业,这也是团洛阳市委出台一揽子青年创业政策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