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时汉枫 贺强 李苗 白羽 钟乾伟 陈雷 王众 南阳台 王钦 西峡融媒 封德 曹波 金科

  西峡县地处豫西南伏牛山腹地,是全国最大的香菇出口基地、全国领先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和全国知名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当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菌、果、药”三大农业特色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在80%以上;新型特钢、冶金新材料等工业产业集群蓬勃发展。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

  西峡地处温带和亚热带交界区,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使这里的猕猴桃口感好,维生素C含量高,是全国十大猕猴桃之乡。西峡县五里桥镇白庙村的千亩猕猴桃园,用中药渣替代商品有机肥种植的猕猴桃树,现在长势如何?

  猕猴桃种植户孙耀武在地里演示,“随便扒一下,蚯蚓都好多。一抓一把。活蹦乱跳的。”

  南阳市西峡县猕猴桃发展中心农艺师范娜娜给我们揭秘:“这证明有机质含量高,这利于根系的生长,利于结果。你看这树长得也比较整齐。”

  农技人员的话让果农吃了个定心丸,不过,为啥好端端不用肥料,要用中药的药渣呢?

  西峡县猕猴桃种植户庞进超说:“以前咱们这个基地是大量使用家禽粪便,一年下来,一亩地投入一二百块钱。后来南水北调把我们确定为涵养区以后,我们就要改成使用商品有机肥,一亩地用上一吨两吨,一吨就在1000块钱左右。”

  为了保护水源地环境,不光是种植户一度因为失去了便宜肥料来源而犯愁,同样发愁的还有当地的中药材企业,西峡种植中药材1328种,中药材加工企业10家,大量中药药渣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二次污染。南阳市西峡县佳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尧说起来也很苦恼:“本地药企的中药渣,一年能收到1万多吨,往外地供市场不稳定。”

  产业要发展,群众要致富,环境要绿色,三方的问题怎么解?这时,县里的一次调研给事情带来了转机。

  范娜娜感慨地说:“我们得知外地有些优质有机肥使用的原料,是我们本地的药渣,守着咱们自己的资源, 咱们没有好好利用,可惜了。”

  为此,西峡县一方面积极引导本地企业开展中药材药渣肥料化生产,同时依托省农科院的“有机肥替代项目”资金支持,在猕猴桃种植户中积极开展试用、推广。监测数据让所有人惊喜。

  范娜娜详细解读:“中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第一道手续就把有害菌杀死了,控制着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另外,相同含量使用剂里面,药渣至少比畜禽粪便对土壤有机质提高率增加0.5%。”

  庞进超也说:“用了药渣以后,属于一个补品药,土壤非常肥沃,地也非常虚,一吨只合200多元,并且我们产量提高了,品质也提高了。”“咱这猕猴桃是吃中药长大的,咋能不好?”孙耀武也开心地说。

  降低成本,土壤改良,药渣无害化,一招巧解三个难题。目前,中药渣有机肥在当地的年推广量已达12000吨以上。

  通过绿色发展、“五改五提升”等多措并举,近年来,西峡县猕猴桃产业实现快速转型升级,目前已初步形成科研、种植、加工、农旅一体化发展格局,年综合效益达23亿元。

  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伴随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5年来,西峡县还培育出新型特钢、冶金新材料、汽车零部件、中药制药与绿色食品等4个百亿级主导产业。

  2019年~2023年,西峡县工业总产值从509.5亿元增加到80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5367元增长到32347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