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秋季英国、美国大学和高中的在华招生,日前悄然打响前哨战,“英国名校申请特训营”在上海举行模拟面试。尽管招生官们对中国孩子的学业成绩赞赏有加,但对他们的可持续学习潜质却颇多微词。
今年暑假,相继有英国、美国的“高校申请特训营”,以及“高中申请特训营”在上海举行,吸引了数百名全国各地的中学生。主办单位狄邦教育集团与美国文化教育委员会特意请来了海外名牌大学、高中的招生官,对参加训练营的孩子们做学业指点与面试指导,为他们明年上半年的留学申请做准备。
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二学生李靖平说,为了“对接”牛津、剑桥两所名校,他中考后就放弃了读国内高中课程,而是选择了A-Level国际课程。小李没有选商科类的课程,而是发挥自己理科的优势,选了物理、化学和生物。他感觉难度不及国内高,但知识的广度更大了,所学内容也更追逐前沿科技成果了,这为将来升入大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为了这次模拟面试,无锡一中的王若曦同学准备了一份书面自述,这是申请欧美高校必备的材料。据悉,每个进入“特训营”的学生,他们的自述材料都会在留学申请顾问的帮助下做多次修改,强调个人在学科领域的学术“含金量”,将来名校招生面试时,也主要是围绕每个人的自述展开讨论。
“中国学生太厉害了。”面试官卡尔先生本身就是出自牛津大学,他对中国高中生数理化学习的难度十分惊讶,但同时也点出了中国学生的一个“致命”缺憾。“你们的学生对训练过的题目、题型可以应付自如,但对于需要变换思路的问题或新设计的题目,则会有些紧张和束手无策。”卡尔还对中国学生频频在国际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摘金夺银另有见解。他认为,这很可能是出于家长、老师的“逼迫”,而非完全是出自学生的兴趣,而且,大量的“题海”强化操练,也只是有助于应试能力,但是,进入大学后他们就会表现得缺乏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