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大学门口,30多名穿着黄色队服的学生坐在路边。他们的胸卡上写着“相约未名湖第十二届全国中学生科技文化交流周”的字样。询问了几名学生,却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这次科技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
北大未名湖、博雅塔,清华荷塘月色、日晷等标志性建筑前人声鼎沸,但学校的主要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却门可罗雀。这是因为按照有关规定,参观团体要按指定路线参观校园,除校史馆、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外,教学楼、图书馆等建筑物均谢绝参观。
带着10岁的女儿到北大参观的家长王梦红有些失望,她说:“这次孩子冒雨来参观北大,可是几乎每个教学楼都要查证件,没有校内证件一律拒之门外,孩子看到的怎么可能是真正的大学生活?”
北京大学保卫部门负责人表示,将学校部分景点对外单独开放并指定团体参观路线,是为了保证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减少对在校生学习、生活的影响。北京大学是教学机构,不向参观入校者收取任何费用,但学校的科研工作仍要保证,所以在寒暑假期间,北大不得不限制每日参观总人数和参观时间,并分时段控制入校人数。
“片面”励志 背离素质教育本质
中小学老师和教育专家认为,年年火爆、热情不减的寒暑假“名校朝圣”、集体“励志”反映了更深层次的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