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争议的“绿领巾”灼痛众人眼(2)

2011年10月24日07:45      大河网-大河报             _COUNT_人评论

  “也许有时只是我们把事情想得过于理想化了,并没有考虑其他更多的可能。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伤害都是由很好的出发点所造成的,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比如因爱,父母很用力地拥抱孩子,最终形成的却是窒息。”家长吴先生说。

  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蔡劲林指出:教育孩子,正面强化和负面强化两种教育方法都需要。“作为奖惩的实施者教师来说,实施负面强化,也就是批评、否定、处分时要特别谨慎,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尊重和保护孩子的个人权利,在充分理解、尊重人格的基础上,给予他们帮助,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我觉得任何一种教育措施和方法还是要看它的最终影响和效果,也就是说它对孩子来说,是起到了正面的促进的作用呢,还是对孩子的发展起到了消极的作用。”

  【学生希望】

  老师把我们当人看

  近日,记者向全市小学至高中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其中在“老师最厉害的杀手锏”一问中,大多数学生答为:请家长、罚抄课文、罚站。而在“你若是在学校犯了错,希望老师以何种方式对待呢?”一问中,80%以上的学生表示希望老师能私下找自己谈谈,告诉自己错在哪里。一位高二的学生说:“该批评时就要批评,但最好不要当着全班的面,私下里咋整都好说,给个能改正错误的机会。也不要一点儿小错就请家长,这样更让学生觉得老师没威信。批评时老师的态度最好和善些,有谆谆教导之意,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一顿臭骂。”

  而在“作为学生,你最不满意老师的哪些做法”中,“在学校犯了错,老师要你‘请家长’,用家长威胁你”、“当着全班的面吵你,让你觉得没面子”、“在学校犯了错,老师并没有吵你,而是私下给你父母打电话交流”三项比“上课罚站”、“拖堂”、“让家长在试卷或者成绩单上签字”三项,更令学生难接受。

  在学生给老师提的建议中,郑州某高二受访的50名学生中,有14名学生指出,希望老师能做到“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每个学生”。更有4名学生表示“希望老师把我们当人看”。学生说:“我们不是学习机器,也不都是天才。”一学生表示:我们需要成绩,更需要尊重。

  让我们静心倾听身边孩子的心声 

  制定稳定可行的奖惩制度

  “老师似乎陷入了一个困境,如今的孩子打不得也骂不得,哄也要哄出水平才奏效,除了奖励还是奖励。其实,在孩子教育中,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做到奖惩平衡。”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蔡劲林支招说,在家庭和学校里都应明确制定一套长期稳定的奖惩制度,为了显示公平,也可以让孩子要求家长和老师做一些合情合理的事。“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个奖惩方案一定是孩子所认可的。”

  奖惩一定要遵循每个孩子的特点,正面强化因事而异。比如说孩子正在上学,主业是学校课业,弹钢琴只是副业。一天,孩子得了个市钢琴比赛一等奖,家长奖励了一台电脑,而孩子在校考试名次由原来的20多名一下提升至前10名,家长却只奖励一辆自行车。“同样是奖励,却会给孩子带来误导。孩子会觉得以后他在钢琴上要多下工夫,因为钢琴与学业相比,下同样甚至更少的工夫,却能使他获得更多的收益。所以奖励时,家长要好好把握。”

  “批评孩子前先给孩子一个表露心迹的机会,先搞清事实,也许孩子只是无意中犯错,已经知错了。而若孩子有意而为之,更要先知道孩子犯错的动机。曾经有个小男孩很爱打架,虽然学习不错,但妈妈十分焦虑。我问过孩子后,发现孩子有一种心理,那就是男子汉就是不能被别人欺负,而和他打架的那个男孩则是班上最调皮的孩子,小男孩希望‘捣蛋鬼’服他。对于这样的孩子,首先要肯定他的心理,给他一件事去做,比如劳动委员或者体育委员,让他自己用魅力去服众,最后再告诉他无论什么理由,动手打人都是不对的。”

  蔡劲林指出,现在的教育之所以频频被诟病,是因为成人总是用要求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根本做不到换位思考。“其实孩子背负不了成人给予的一些类似‘差生’的沉重标签,更无法从压力中解脱。家长也不能盲目认同学校的不适做法,孩子的安全感绝大部分来自父母,父母应倾听孩子的内心感受,适当的时候要挺身而出,正面保护孩子不受身体和心灵上的伤害。”

  “绿领巾”引发各方观点大碰撞

  董进宇(中国亲子教育专家):当我们把孩子真当成好孩子看了,最后他就会变成好孩子,但你要真把他当成了坏孩子,最后他可能真就变成了坏孩子。这就是暗示的力量。

  魏英杰(专栏作家):这条“绿领巾”像一堵无形的隔离墙,把孩子分成两种人,并在他们的心灵埋下恨的种子,爱的教育被漠视了,恨的教育在肆意生长,最终将培养出什么样的接班人恐怕不难预见。

  施进军(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秘书长):有四种形式是很常见的侵犯学生的现象: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歧视、排斥后进生;非法限制自由;乱收费、乱罚款等。

  田科武(《北京青年报》常务副总编):老师的初衷或许是好的,可能只是因为不懂教育规律,不谙儿童心理才出此下策。

  同是“绿领巾”

  意义却不同

  在上海闵行区实验小学所有一年级小学生的脸上都写满了光荣和喜悦,因为他们即将加入小红星儿童团,而仪式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佩戴上象征着祖国的小苗苗的“绿领巾”。

  儿童团里孩子们被看做是少先队的预备队员,所有新入学的新生都会统一加入到儿童团里,直至第二年的少先队建队日时再统一换领红领巾。加入到这个组织,让孩子们感受到的是荣誉。

  紧急叫停“绿领巾”

  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给表现差的一年级学生佩戴“绿领巾”,表现好的学生佩戴红领巾,调皮、学习不好的学生就得戴“绿领巾”,老师要求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不然就在班上点名批评。陕西省团省委副书记、少工委主任段小龙认为,这种做法严重违反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的规定,省少工委坚决反对。目前,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这一做法已被叫停,“绿领巾”全部收回。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关于 教育 我来说两句

爱问(iAsk.com)
教育正文页右侧--教育新知
无标题文档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