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象新闻

  原标题:《郑州疫情之下:一个40岁女工薪族的出行困惑》

  大象新闻记者 慕嘉烜

  今年40岁的马女士摔倒了,在学骑电动车的路上。暴雨过后,她那泡水的小汽车还晾在修车店门口,公交上不去、打车太费钱,已经好多年连自行车都没摸过的她,在听到电动车店的老板介绍说,有款车充一次电就能跑100公里时,她的眼前一亮,果断付了3600元钱。

  一天蹬车3小时,“尾巴骨疼得睡不着”

  马女士永远忘不了,前些天的出行经历。从她家到单位距离11.3公里,虽然挺远的,但当初买房时,看中的就是守着环线,出门就能上高架,即使从东走到西,开车也不过20多分钟。令她没想到的是,同样的路,换成骑共享单车,她竟然蹬了50多分钟。

  暴雨加疫情,打破了她原有的计划,没来得及将孩子送回老家过暑假,她的车就淹在了地下车库。等待修理的日子里,她没有任何交通工具。早上7点出门,中午11点半就得往家赶,因为牵挂家里刚上初中的孩子,她必须要在12点半前蹬回去,才能保证孩子吃完饭还能睡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的睡眠对于要上一下午网课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于是,来来回回,一天4趟,3个多小时就耽误在了路上。

  马女士后来回想,自己扫到的第一辆单车其实是有问题的,只是当时的她不熟练,没有及时发现问题。“蹬着特别沉,我以为共享单车就是这样,加上好多年没骑过自行车了,也忘了到底是啥感觉,就一路费劲蹬了过去。”马女士回忆说,到单位楼下下车时,自己腿都是抖的。

  即便后来扫到了正常的单车,可3个多小时的骑行还是让她累得一进门就瘫在沙发上。“不怕你笑话,晚上躺床上,翻身都困难,尾巴骨疼得睡不着。”这是长时间蹬车的必然反应。马女士说,在盘算着第二天换哪种交通工具时,她才迷迷糊糊睡着。

  打车一天花200元,还得“撞大运”

  有了头一天的痛苦经历,第二天,马女士选择打车出行。

  打开叫车软件,系统就一直提示超时等待,熟练勾选下除拼车以外的其他选项,从经济型到优享型,价位已翻了倍。马女士看着手机左上角的时间又过了5分钟,咬牙将商务型也打上了勾。很快,一辆商务轿车抢了单,没有任何堵车,一路飞驰,提前15分钟就到达单位。

  心情舒畅,马女士从没觉得打车的感觉能这么爽,又快又舒适,甚至在上车时,司机还递给她了一瓶矿泉水。然而,这种感觉随着晚上记账时停止了,因为她发现,这一天四趟打车的花销,200元都打不住。

  (最便宜的一次打车,马女士专门给老公截图)

  即便如此,打车也成了奢望。8月6日,周五晚,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18号通告称:城市公交减少发车班次;出租车、网约车不得进入中高风险地区、不得出市区运营;驾驶员严格个人防护,及时对车内外进行消杀;乘客必须携带有效核酸证明并扫码、戴口罩。

  马女士打开手机,翻出核酸检测结果查询,第一次的结果已过期,第二次的结果是下午3点多出来的。这意味着,第二次的检测结果等到周日下午就又过期了。如果周一上班之前,没有最新的核酸结果,那她就等于没有有效核酸证明可携带。

  18号通告一出,马女士单位的工作群里瞬间炸了锅。没有核酸证明,“绿码”仿佛也不香了。没有私家车的大家开始相互支招,寻找既便宜又能快速出结果的医院。也是在那时,马女士知道了,做核酸检测还分单人单管和混合采集。

  (为了找到合适的做核酸地址,群里“家人”们纷纷出谋划策)

  很快,第二天,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连发了3个通告,郑州开始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因为之前已经历了前两轮,马女士所在的小区有了经验,周日下午,她免费完成了第三轮核酸检测。

  等待结果的过程对马女士来说很漫长,她不停刷着手机直到深夜,也未等来自己的最新检测结果。她没有抱怨,毕竟工作人员都在夜以继日地忙碌着,她只有在无奈中翻出共享单车APP,锁定离家最近的几辆车的位置,为周一一早“抢车”做准备。毕竟,“屁股疼”也好过走上几个小时。

  那个总对我笑的男车长,这次竟把我拒了

  下午临下班,马女士查到了自己的最新检测结果。她在办公室笑着给老公打电话,说自己终于不用骑单车回家了。听说公交车上人也很少,晚上她想坐公交车回家。

  (消杀工作再努力,乘客仍寥寥无几)

  事实确实如此,尽管郑州公交的工作人员已将车辆消毒干净,但车上的乘客仍寥寥无几。马女士上车后就坐在驾驶室的斜后方,中间等红灯时,车长扭头递给她了一袋饼干。说是暴雨时热心群众放上的,乘客可以自行取用。可“涝疫接核”下,取饼干的乘客寥寥无几。怕过了保质期,车长开始主动送出。

  这袋饼干让马女士感受到了来自陌生人的温暖。接下来的两天,她晚上下班都选择坐公交慢慢晃回家,每次上车,车长都会对她微笑,她想,若不是赶时间,早上和中午也会选择公交的。

  48小时过得很快,马女士在享受了两天出租+公交的舒适模式后,她的核酸码又过期了。不仅上不了公交,她连网约车也不能乘坐了。她打算趁中午时间去省人民医院做个20块钱的核酸,这样只要能坐一次公交就可以少打一次车,那钱就省回来了。省钱大计还没实施,她想到了公交车上那双微笑的眼睛。连着多天乘车,偶尔也会唠唠家常,马女士觉得自己和这名公交司机已经熟络,再说自己有绿码,又有三次核酸证明,他应该会“通融”一下吧。

  但是,当马女士准备踏上公交车的瞬间,那个总是对她笑的车长还是拦住了她。“你看咱天天见面,我这又有绿码,肯定没事儿。”她试图去套近乎,可那名车长自始至终都没有放行的意思,最后居然撂下一句“我知道都没事儿,可俺有规定,你就别为难我了”,直接挥挥手关了车门。

  马女士看着这辆除了司机没有一名乘客的“空车”,从自己跟前驶过,觉得很无语。她在共享单车和出租车之间难以选择,因为一个肉疼一个心疼。

  (除了司机没有一名乘客的“空车”)

  我羡慕的那些邻居,他们都在“别人家的公司”

  疫情阻隔了我们的距离,却也拉近了邻里亲情。在“非必要不出门”的日子里,小区群成了大家排解忧愁的新阵地。

  看着同样被出行困扰的邻居买了电动车,马女士也心动了。从没骑过电动车的她,在小区群里“取经”,很快有人回应,各种品牌、型号的优劣势,甚至过来人踩过的坑,让她瞬间觉得自己就要成为“专家”。

  (已成“专家”的马女士找到了这个规模很大的电动车交易市场)

  在随后几天的聊天中,那些可以居家办公的邻居们,也迅速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比如2号楼的小王,在通讯公司上班,从疫情开始就施行“一半人在岗”政策,大家去单位工作一天,在家里工作一天;又比如7号楼的小李,在互联网企业工作,此次疫情刚一开始,他和同事们就果断将电脑抱回了家。大家一边声讨着自己的老板,一边吐槽着“最近确实没啥活,在单位待着不是浪费时间么!”

  听说,还有几家企业为了解决员工通勤问题,直接定制了公交,每天固定地点接送员工。这让马女士很是“眼红”,她多希望自己也能是那些“别人家的公司”中的一员。在金融行业摸爬滚打很多年的她认为,自己在家也一样可以好好工作。

  夜深了,群里的信息还没有停止的意思,大家又在讨论着建议延长或取消核酸检测的有效期,“48小时不合理,严重影响市民出行”、“我们已经有三次检测结果了,难道还不够么”、“为了防疫咱也理解,但是拿着三次核酸阴性证明就行了吧”……

  身旁的孩子已经睡下,马女士悄悄下了楼,她骑上电动车在院里绕了很多圈,越来越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