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成为河南外贸出口的排头兵,郑欧班列打通了河南至欧洲各国的铁路物流通道,T2航站楼为河南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夯实了硬件基础……

  提升河南形象成为全省人民的共识,正是由于一亿中原儿女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人们欣喜地看到,不少以前看起来干不成、按常规干不成的事,现在河南干成了!

  传递正能量,我为河南点赞

  河南发展了,外界怎么看?今年两会期间,河南代表团的对外开放日活动上,百余名中外媒体的记者发出这样的声音:从河南人的拼劲、干劲中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为河南点赞!

  “这个内陆省份的开放成绩单令人赞叹。河南拥抱世界,世界看上河南。”香港大公报记者冯雷说。

  郑州航空港区三年前始建时,《建筑》杂志的记者王宁就专程去采访。“这是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年来取得了这么可观的成就,河南真了不起!”

  京华时报记者聂辉对南水北调工程十分关注,“我看到了河南人大爱报国、忠诚担当、无私奉献、众志成城的精神。”他说。

  澳洲新快报的记者黎秋玲笑言,自己来河南团是为了“追星”:“施一公、二月河都是我的偶像。拼搏进取、知识渊博是我对河南人的印象。”

  来自人民网的孙红丽已在北京工作多年。“越来越多在外工作的河南人,像‘板车哥’邹令冬、‘北京好人’李高峰等,正用实际行动为河南形象添彩。”她说,“我身边很多河南籍的同事,都以踏实工作乐于助人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迈坎闯关,河南再上新台阶

  自强不息、勤劳朴实的河南形象,深深烙在了外省乃至外国人的脑海里。

  “十三五”开局,站在新的起点、到达新的关口,河南再出发。河南新形象如何维护巩固,并得到进一步彰显?

  省委书记郭庚茂的话语掷地有声:我们不能自满、不能松劲,要动员全省人民坚持不懈团结奋斗,发扬滚石上山的精神拼上去,迈过这道坎、闯过这道关,推动河南发展迈上新台阶。

  在京豫籍专家、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赵振华建议,河南要坚持科学发展不放松,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进一步培育大企业、发展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河南人14年13次感动中国,16人入选全国道德模范,河南人的大爱形象逐步深入人心。”北京大学研究生会的司丕蕾认为,河南人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要增强文明程度,让文明河南在全国叫得更响。

  进一步扩大开放、创新招商;保持经济较高增速和质量,实现跨越发展;把更多的国际活动放在河南举办,提高中原大省的国际知名度……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或建言、或呼吁,对家乡的爱护和期盼殷殷可鉴。

  “咱河南就一个字——‘中’!”两会期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创作的MV《十三五河南舞》将河南形象传播得更广、更响亮,萦绕在人们耳边,激荡在一亿中原儿女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