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原题:《5300年前的“河洛古国”构造如何?看专家这样讲述》

  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双槐树遗址构造如何?5月7日,河南郑州巩义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考古重大发现发布会在郑州举办,带你探秘这处“河洛古国”。

  近年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位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巩义河洛镇双槐树遗址连续进行了考古工作。经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多位专家现场考察和论证,认为双槐树遗址性质为5300年前后古国时代的一处都邑遗址,因其位于河洛中心区域,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这处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这一中华文明形成的初期,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现场形象讲述了双槐树遗址的结构。

双槐树遗址全景双槐树遗址全景

  大型墓葬、北斗九星天文遗迹、最早家蚕牙雕艺术品……

  黄河在双槐树遗址旁边潺潺流过,遗址位于大河之滨、嵩山脚下,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780米,残存面积达117万平方米。发现有仰韶文化中晚阶段3重大型环壕、具有最早瓮城结构的围墙、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大型夯土基址、采用版筑法夯筑而成的大型连片块状夯土遗迹、3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3处夯土祭祀台遗迹、围绕中心夯土祭台周边的大型墓葬、与重要人物居住的大型建筑融合的用九个陶罐模拟的北斗九星天文遗迹、与丝绸起源有重要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艺术品、20多处人祭或动物祭的礼祀遗迹以及制陶作坊区、储水区、道路系统等,并出土了一大批仰韶文化时期丰富的文化遗物。

  三重环壕围绕 防御体系严密却有对外通道

  内壕周长约1000米,上口宽约7.5米,深6.15米。发现有疑似吊桥的内壕出口遗迹。

  中壕周长1500余米,上口宽30.5米,深9米,北部发现有宽达10米的道路出口。

  外壕残存周长1600余米,上口宽17.2米,深10.5米,在外壕的东南、西南分别发现外壕出口的道路各一条。宽大的壕沟显然具有防御外敌入侵的功能。

祭坛祭坛

  大型中心居址区位于内环壕的北部正中,在居址南部修建有两道围墙,主体长370多米,与北部内壕合围形成封闭的半月形结构,面积达18000多平方米,目前发掘了3000平方米。两道墙体在中心居址的东南端呈拐直角相连接,在拐弯处和东端35米距离范围内各发现门道1处,两处门道位置明显错位,形成较为典型的瓮城建筑结构。

  此区域内目前发现4排带有巷道的大型房址,房址之间建有通道。房址前均分布有两排间距、直径基本一致的柱洞,应为房屋前的廊柱遗存。特别是第二排中间的房址F12,面积达220平方米,在房子的前面发现了以九个陶罐摆放的北斗九星图案遗迹,在建筑中心发现一头首向南并朝着门道的完整麋鹿,位置在北斗九星上端,北极附近。

人祭坑人祭坑

  遗址内发现3处墓葬区 含1700多座仰韶文化时期墓葬

  这些墓葬分布在遗址西北部、内环壕内侧、外壕与中壕之间三个区域,均呈排状分布。墓葬为东西向,墓主人仰身直肢,头向西。这批墓葬是目前已知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规模最大、布局结构最为完整、最具规划性的墓葬区。

  墓葬区内发现夯土祭台遗迹3处,特别是第二区祭坛,是该遗址3座祭坛中面积最大的。其位于整个遗址的中轴线,该遗址目前发现的规模较大的墓葬均位于这一夯土祭台附近,从土台上有两个柱础等现象判断,祭坛上原来可能埋藏有两个高大木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