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八大古都文物特展”4月26日在洛阳博物馆开幕,展览汇集了来自洛阳、西安、北京、南京、开封、安阳、杭州、郑州八大古都的120余件(套)典型文物,集中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都城文化。
该展览自明日起面向社会开放,将持续至7月24日。记者从每座古都的展品中挑选一件较为有代表性的文物,带您先睹为快。
●洛阳:二里头遗址玉璋
洛阳有4000多年建城史、1500多年建都史,历史上,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朝代先后在此建都,留下了灿若星辰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件出土于二里头遗址的玉璋,柄部有圆孔,前端较宽,中部稍窄,顶端内凹呈不规则的弧状,后部能看到细小的扉牙,器身光滑,质地细腻。现场讲解员介绍,玉璋是二里头文化中的重要礼器,形制较为统一的玉璋在中国南北方均有出土,向南甚至传播至香港和越南北部。这表明二里头文化具有跨越多重地理屏障的超强辐射力,也是夏王朝政治影响力的象征。
●西安:西周晚期吴王姬鼎
历史上,先后有西周、秦、西汉、隋、唐等多个王朝定都于西安。
该鼎出土于西安南郊沣镐遗址,鼎折沿方唇,立耳,圜底,蹄形足。口沿下有两道弦纹,其间饰一周窃曲纹,这种纹饰为两端分叉内卷的“∽”形,形态十分特殊,这种特征的窃曲纹主要见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北京:镂空三彩龙凤炉
作为我国的首都,北京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
这件镂空三彩龙凤炉是元代的琉璃三彩器,出土于北京朝阳区,现收藏于首都博物馆。作为熏炉,它炉顶为博山炉形制,在嶙峋的山石之间盘绕一龙,炉侧有两耳,炉腹圆鼓镂空,雕刻有凤纹饰。现场讲解员介绍,琉璃是玻璃制品的一种,比玻璃透明度略低,元代琉璃业较为发达,琉璃瓦在寺庙、宫殿建筑中得到普遍应用。
●南京:蓝釉梅瓶
从公元3世纪至6世纪,东吴、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相继在南京建都。“中原无事则居河之南,中原多事则居江之南”,南京也因此在历史上与洛阳渊源颇深,中原文化在这里得以充分延续、发展。
这件蓝釉梅瓶是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出土于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六世孙徐世礼夫妇墓。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梅瓶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出现,当时只是日常生活用品,主要用来做酒器,且体形较小。元代之后,梅瓶体形逐渐变大,变为观赏品。在明朝,蓝釉的原料是比黄金还要昂贵的进口原料,因此那个时期的蓝釉瓷器尤为珍贵。
●开封:北宋大晟编钟
曾有战国魏、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等八个朝代在开封建都。
这件编钟器型古朴典雅、纹饰优美、篆刻工整,现藏于开封市博物馆。现场讲解员介绍,大晟编钟是宋徽宗召集全国能工巧匠所铸,共打造12编,每编28枚,总计336枚。宋徽宗由此设立“大晟府”,统一音律,颁行天下,大晟音律成为后世元明清各代的标准音律。北宋灭亡后,大晟钟散失,目前仅发现30余枚,收藏于世界各地。
●安阳:青铜铙(náo)
曾有商朝、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七个朝代在安阳建都,都城史有370多年。
这组文物上部形似铃,外表面有纹饰,下接长柄,柄部一般中空,插于木杆之上使用,是一种古老的青铜打击乐器。现场讲解员介绍,铙最初为军中传播号令之用,流行于商代后期到西周早期,从单枚发展到3枚或5枚大小不同的铙编组使用。成语“鸣金收兵”中所鸣之金最初便是指青铜铙。
●杭州:龙泉窑粉青釉凤首耳瓷瓶
杭州有5000多年建城史、220多年建都史,是五代时期吴越国的都城和南宋的都城。
这件文物通体施粉青色釉彩,釉色纯正、造型优雅,现藏于杭州博物馆。现场讲解员介绍,凤首耳瓷瓶最大的特点就是颈部有两个凤首形的双耳,这种款式在宋朝十分流行。龙泉青瓷之美,美在釉色的微妙多变,如梅子青、粉青、豆青等,像不同季节里的天空、山川、湖水,充盈着流光溢彩的中华之美。
●郑州:饕餮纹铜斝(jiǎ)
郑州曾是商朝的都城。东周时期的郑国、韩国也曾在郑州的新郑设立国都。
这件青铜器出土于新郑望京楼遗址,现藏于新郑市博物馆。斝是用来盛酒或温酒的器具,器型特点是三足一鋬(pàn)、侈口宽身,口沿有两根像小伞一样的柱子,器身有圆形,也有方形。作为礼器时,斝常与觚(gū)、爵组合使用。(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智慧 见习记者 李晓楠 通讯员 魏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