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省医学科学院“开张”三个月 “医工产”对接结硕果|“两城一谷”探创新》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重建的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是医学创新核心基地,更是支撑创新成果转化的平台,揭牌只有短短的三个月,都有哪些成果实现了转化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现场] 医院工作人员交流经颅磁智能康复设备

  双侧对称,但是做不了几次,发热了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 郑州大学康复医院副院长 李哲: 这个东西一直在慢慢的摸索,也慢慢在改进,这个技术应用我们探索已经将近有10年了。

  李哲说的这个仪器叫经颅磁刺激器,基于电磁感应的原理,无创无痛的刺激中枢神经,对中风后遗症、老年痴呆等脑神经及神经损伤性疾病起到辅助治疗。该仪器作为团队的最新科研成果,已经取得国家专利。

  近期,这个系列康复设备已经找到合适的企业,10月15日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协议,很快就可以实现量产。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院长 河南省医学科学院康复医学研究所 所长 郑鹏远: 这一次我们转让专利,是5项国家专利,这不仅是转化,还有孵化的政策,应该说是难得的机遇和平台,发挥我们的临床优势,给企业做好共同的对接。

  郑院长说,这个也是重建后的河南省医学科学院,进行的第二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之一。

  围绕“临床出题、研究所解题、企业孵化、推广应用”,河南省医学科学院在全省筛选科技成果项目,组建专家评审,对接企业洽谈,第二批推动51项成果转化,转化总金额超过1.6亿元。而首批3项专利转让和产业化落地签约仅仅两个多月,就将结出甜蜜的“果实”。

  其中,河南省直三院整形外科的王军杰医生,依靠多年临床,为解决耳部瘢痕的修复、治疗,设计出的这个“小夹子”系列专利产品,月底就可以实现投产,预计明年产值将突破1000万元。

  南京诺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医学项目总监 刘鹏飞 博士: 进度非常快,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们9月28号取得产品的注册备案许可,本月底正式入驻生产。

  河南省直三院整形外科主任  王军杰: 从企业的对接,后期许可证的注册,实验室的建设,保姆式的一个全方位服务来打造来推进。为我们创新型的这些医生打造了一个全方位的平台,鼓励了这些临床一线的医生是全心地做好临床,做好创新,更好地服务患者。

  三个月,两批成果转化示范效应,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正在建立联动机制,让医学科研人员的“好创意”,有实力的医疗企业,在中原医学科学城,培育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

  河南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杨晓峰: 针对临床医学专利成果转化运用的关键堵点,构建转化培训、技术论证、承接方匹配、平台保障、基金支持、产业化落地等全链条服务体系,加速成果转化,推动院城产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