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调员在废墟中寻找蛛丝马迹火调员在废墟中寻找蛛丝马迹

  □记者 高鸿鹏 文 李康 通讯员 王哲亮 摄影

  核心提示|大火过后,凌乱的现场只留下一片废墟,火灾“真凶”到底在哪儿?在河南消防队伍中,有这样一群火场英雄,他们三番五次重返火场,在废墟中寻找蛛丝马迹,抽丝剥茧,还原火灾真相,他们被称为火场里的“神探”。11月9日是消防宣传日,大河报记者走进河南省消防总队,带您体验火灾调查员(简称火调员)火场破案的经历。

  [特写]废墟中细致筛查,从起火点寻找“真凶”

  49岁的张万民是河南省消防总队的高级工程师,他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一直从事火灾调查工作,至今已参与调查过上千起火灾事故。

  “我们的工作就是让火灾‘开口说话’!”张万民说,火灾现场往往是一片狼藉,在火灾现场寻找“真凶”好比大海捞针。其中,最关键的是要确定起火部位,找出起火点。

  他说,火调员进入火灾现场后,首先要对所有跟火灾有关联的人员进行调查访问,包括第一报警人、第一发现人、进场施救人以及最后撤离人员。

  然后,火调员再对现场进行反复勘验,通过对有关物品、痕迹、烟熏程度等进行实地查找、检验和提取,并观察火势蔓延方向和被烧物体的色变等,最后锁定起火点,寻找起火原因。

  张万民说,不同的火灾有不同的指向性证据,如电器类火灾通常会产生小米粒大小的“熔珠”,为查找此类证据,火调员需要用筛子和镊子在废墟中一遍又一遍地筛找。“救一场大火可能几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就能完成,但火灾调查短则三五天,长则可达一月……”

  [真相]一个细微线索,助警方揪出纵火犯

  火灾调查有何意义?张万民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

  2011年1月11日凌晨,开封市杞县泥沟乡小寨村一户人家发生火灾,大火被扑灭后,人们发现了这家27岁的女主人陈某和她未满10岁的一双儿女的尸体。

  张万民作为勘察小组成员赶到现场后,当地人士称,这很可能是一起火灾事故,应是从里面不慎起了火,因为起火后房门和窗户从外面都打不开。

  然而,张万民等人在火场仔细勘验后发现,房屋的两根木梁,南侧均已脱落,而北侧仍在墙上没有脱落,火应该是由下向上、由南向北蔓延的。再根据其他细节,确定起火点位于房屋卧室东南角,而这里正是三名死者的床。“起火点在床上,这是极不正常的”。

  于是,张万民和法医一同检查尸体,发现死者呼吸道深处没有烟尘,“如果是在火灾中遇难,整个呼吸道内都应有烟尘”。

  那么,该怎样解释门窗打不开呢?最后发现,不是因为从里面上了锁,而是房屋坍塌后挡住了门。再查看这家的围墙,发现有翻越的痕迹。“这些都表明,这起火灾非同寻常。”

  随后,警方组织侦查发现,死者符合机械性窒息死亡特征。而死者陈某体内的可疑斑迹,是这家男主人李某某所留。

  最终,警方调查证实,火灾发生当晚,有了“外遇”的李某某从外地回到家中,当晚与妻子同房。随后李某某提出离婚,遭到拒绝后,用胳膊将陈某勒死,并将惊醒的女儿和儿子也用手捂死。为掩盖杀人事实,李某某在屋内放火后逃跑。

  在这起案件中,火调员提供了关键性线索和突破方向,为案件快速侦破奠定了基础。

  张万民表示,在一些火灾中,有的当事人为逃避责任,故意说谎误导调查工作,“但火场里的证据是不会撒谎的,再困难我们都能揪出‘铁证’”。

  [险情]24小时待命奔赴火场“收拾残局”

  虽然不像消防员一样深入火场灭火,但火调员同样要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他们24小时待命,随时奔赴火场“收拾残局”。

  “火调是消防岗位中最艰苦的工作,我们常年24小时待命,随时赶赴火场展开调查。”张万民告诉记者,火灾过后,现场往往充斥着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加上燃烧过的建筑物随时可能复燃或坍塌,火调员的危险可想而知。

  “虽然在火调时,我们一般会穿戴勘察服、绝缘防滑靴、防毒防烟面具等,但仍会被呛得喘不过气来。”张万民说,火调员感染各种呼吸道疾病的现象非常普遍。

  [现状]数百次火场历练才能培养出一个火调员

  记者还从河南消防总队了解到,目前我省仅有20多名专职火调员,力量相对薄弱。按照规定要求,每个支队要有一至两名专职火调员,但目前除郑州和洛阳两个支队有两名专职火调员外,其他地市仅有一名,而在消防大队多数为兼职火调员。因而只能实行区域合作,哪个地区发生火灾,周边支队的专职火调员将帮助事发地消防部门一同开展调查。

  张万民说,火调行业要求从业人员要有一定的火场经验,需要勤跑火灾现场积累经验。因此,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火调员,不经历几百个火场,根本不行。

  一名优秀的火调员,不仅要掌握材料学、物理、化学、燃烧学、电气工程等专业常识,更重要的是要热爱这个行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干火调的专业技术人员见了火场,就如同警犬闻到嗅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