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
为促进我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实现中原崛起,构建和谐中原的宏伟目标,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豫政〔2006〕20号)和《河南省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成就
“十五”期间,我省认真贯彻“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发展战略,以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为出发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规模扩大与质量提高并重,实现了全省高等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1.事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十五”期间,新设置高等职业院校34所,使我省高等职业学校达到55所,在校生46.25万人,分别占全省高等学校数和在校生数的66.27%和54.28%,为全省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2.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全省高等职业院校积极转变办学思想,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专业结构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推行了“订单式”培养和“双证书”制度。名牌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得到大力推进。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毕业生就业率连年提高。
3.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加强。2005年,全省高等职业院校占地面积38293亩,比2000年增加25736亩;校舍建筑面积达到1060万平方米,比2000年增长了204.8 %;馆藏图书2099.14万册,比2000年增长了146.5%;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6.11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247.1%;专任教师由2000年的0.76万人增长到2005年的1.71万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由2187人增加到4718人,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由943人增加到2436人;拥有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建设院校2所,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4个。全省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有明显改善。
4.多元化办学格局初步形成。各省辖市和一些大的行业、部门都举办了高等职业院校,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到10所,比2000年增加了8所。单一办学格局有了较大改变,多元化办学格局初步形成。
5.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显著增强。全省高等职业院校累计培养毕业生36.27万人,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技术开发与服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实用人才培训,为农业、商贸、交通、煤矿、水利、机械、纺织、电力、医疗卫生等行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约60万人次。
二、“十一五”期间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和目标任务
(一)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中原崛起的关键阶段。省八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力度,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要实现这两个跨越,需要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2005年,我省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只有17%,还有大量的高中毕业生和社会青年需要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和培训。全省从业人员中,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者仅占3.32%;城镇700万从业人员中,高技能人才不足10%,与中等发达国家从业人员中高技能人才占30%相比差距还很大。
省委、省政府提出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来实现中原崛起的目标。目前我省城镇化率仅有30.7%,“十一五”末要提高到40%左右,需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750万,城镇还将新增就业人口累计450万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市下岗人员再就业,迫切需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全国和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后,社会各界对发展职业教育形成共识,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我省国民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承载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支撑能力逐步提高。人民群众接受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等教育的愿望更加强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战线形成了团结奋进、乐于奉献、抢抓机遇、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我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经费投入还不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能力较差,实习实训条件不足,师资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规模和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目标任务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和服务能力,为实现中原崛起,构建和谐中原的宏伟目标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适度扩大招生规模,保持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一半以上,输送80多万名毕业生。完成100万人次城乡劳动者培训。
——重点支持建设5-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10所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建成30-50个国家级、60个左右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建成25-4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群,建成200-300门左右国家级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成100个省级特色专业群,建成800门省级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和引进的力度,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0%以上。
三、“十一五”期间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注重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
1.加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力争若干所高等职业院校进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行列。启动实施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到2010年建成10所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大力提升示范性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能力,发挥他们在深化改革、规范管理、促进高职院校健康发展中的示范作用,带动全省高等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
2.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启动实施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重点建设100个资源共享,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型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为培养、培训大批高素质技能型紧缺人才提供条件保障。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民间资本建设实训基地。鼓励高等职业院校自筹自建,或采取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加快实训基地建设。
3.加快重点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结合我省经济结构、产业特点和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启动实施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计划。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及我省优势产业,选择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100个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形成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特色专业群。建设100门工学结合的省级精品课程。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启动实施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聘请一批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到学校兼职,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完善“双师”结构。造就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改进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