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正月初五,恰逢阳历的2月14日情人节。“洋节”的过法大家都熟悉,可咱们初五的旧传统,你是否还记得?
置办年货是每年春节的重头戏。别看都在河南,豫北和豫南的年货可是“两重天”,这又是为什么呢?
正月初五
破五
诸多禁忌皆可破除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博士彭恒礼说,春节期间有封刀、封剪、不做家务活等习俗,在过了初五之后,这些禁忌便解除了,所以把这一天称为“破五”。
郑州大学教授、人文学者、民俗专家高天星说,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回娘家)。
“在村里头,初五早上大家就开始放鞭炮,打扫卫生。”76岁的张大爷说,鞭炮要从屋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出去。
而人们从初一至初四已经四天没干活了,初五要努力干一天活,称“恨穷”。
此外,这天忌走亲访友,也不准串门,说是走亲会把晦气带到别人家。
祭财神
给财神爷过生日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高天星说,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各户要置办酒席,为财神贺寿。
据高天星介绍,民间关于财神有诸多传说:
一说宋朝的蔡京很富有,传说他是富神转世,而他生于正月初五,被奉为财神。后蔡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便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
二说根据《封神榜》所载,财神姓赵名公明。他原在峨眉山罗浮洞修道,因助纣攻打武王,死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职责与财富有关。道教供奉的财神,也是赵公明。
送穷
招人恨的“穷神”是谁
放鞭炮、倒垃圾,把“穷神”送出门。高天星说,送穷风俗在唐代相当盛行,宋代以后,送穷风俗在民间流行得更加广泛。
初五要送穷,那么“穷神”是谁?
据高天星介绍,民间对“穷神”有不同的认识和传说,资料的记载也很复杂。
有的说是颛顼高阳氏的儿子瘦约,有的说是姜子牙之妻。而据钱钟书先生《管锥编》考证,我国唐代民间便开始盛行送“穷鬼”,然而只称“鬼”而不称“神”。明清之后,“穷鬼”才被尊为“穷神”。
“送穷的日期究竟在哪一天,根据民间不同地区的风俗和史料的记载,也有六种说法。”高天星说,“咱们河南很多地方都在初五这一天送穷。”
正月初六
给老寿星吃六十六个饺子
在传统年俗里,初六是马日,古称“挹肥”,有的地方还祭拜厕所的神明。很多地方继续送穷神,迎财神,习俗和初五类似。
有的地方有一种独特的习俗,这就是六十六岁的人,生日要在正月初六这一天过。依照习俗,女儿或儿媳妇在这一天用六两六的面,六两六的馅儿,给过生日的父(母)包出六十八个饺子,其中一个扔上天,一个扔下地,如果这一天你被天上掉下来的饺子砸到,说明你也很幸运,而剩下的六十六个饺子由老寿星吃。
正月初七
这天是“人类的生日”
“传说女娲造人时,前六天分别造出了鸡、狗、猪、羊、牛和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汉民族认为,正月初七是‘人类的生日’。”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博士彭恒礼说,我国“人日”风俗起源于开天辟地的神话。
“人日”在我国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在这天要祭盘古、女娲。
“初七要吃春饼、春卷、‘盒子菜’(熟肉食品),还要摊煎饼。”64岁的张大妈说。
除了摊煎饼,“人日”这一天还有“熏天”、“吃七宝羹”等习俗。
高天星介绍,“七宝羹”是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
链接
年货的前世今生
从饭菜、衣物到手机、汽车
年货是什么?在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年货是一桌难得吃上的好饭菜,是盼了一年才到手的新衣服,是孩子口袋里红红绿绿的水果糖,是老爷爷一直舍不得买的小毡帽……如今,好饭菜随时可以吃,衣服早就挂满了柜子,年货的概念变得难以界定,有时是高端手机,甚至汽车。
“年货变迁的背后是经济的变迁,社会的变迁。”彭恒礼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住郑州市东大街的郭建的整个童年都在凭票供应的年代中度过,年货也不例外。没有糖果,把白糖偷偷含一点儿在嘴里,郭建就能开心半天。新衣服是不能想的,“破得实在没法穿了,家长才会给做一件新的。”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最有特点的年货是电视机等大件的电器,“谁家有台电视机,大家都围过去看。”
如今,高科技数码产品、各类健身器材进入不少人的年货清单里,市民张品就打算买两个按摩器和足浴盆给爸妈和公婆送去。
网购年货也不再是新鲜事,“80后”白领王波今年给家里买年货,首选就是网购。“网上全国各地的特色年货都有,还省了去超市里排队结账的麻烦。”
省内南北大不同
糍粑、腊肉VS饺子、扣碗
作为一个在郑州生活了二十年,娶了一个郑州媳妇的信阳人,冯翔对河南省南北方年货的差异深有体会。
“我们过年要打糍粑,腌各种腊肉。”冯翔说,“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打糍粑。等妈妈把糯米蒸熟,放入捣器里,就拿木棒把糯米捣成黏稠状,然后再捏成各种形状,拍上一层面粉,放几天就可以食用了。”在郑州安家之后,一到过年,媳妇儿都是包饺子、炸丸子、蒸扣碗,一开始他吃不习惯。
“河南省内南北年货的差异主要是稻作区域和麦作区域的差异。”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博士彭恒礼认为,由于农作物不同,各个区域的年货也不同。
以年夜饭为例,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特色。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硬币包进去,吃到了就意味着来年吉祥如意。
而在信阳一带,大年初一饺子汤圆一锅煮,叫做“越搅越圆”,希望生活越来越富裕,越来越美满。
老家是信阳光山的肖先生,大年初一要吃面。“据老人说,年初一是米的生日,不能吃米。”肖先生说,年初一就把挂面、糍粑煮一锅。
“除了吃饺子以外,在咱们河南,大年初一,豫东、豫南、豫西、豫北因地域不同,农产品不同,饮食习惯的差别,形成了不同的民俗习惯。吃饺子、吃年糕却是共同的习俗。‘糕’与‘高’谐音,寓意步步高、节节高的美好期盼,所以吃年糕在咱们河南是很普遍的。”高天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