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的“郑外学子”特质

  如果说国家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郑外的校本特色课程就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面向全体又面向个体的 “定制”校本课程

  郑外校本特色课程体系体现学校的特色化育人目标,为学生发展提供更为综合化、特色化、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服务。

  科技创新、外语文化、学科竞赛、大学先修、传统文化、社会领导力、生涯规划等7个类别,各自有3~5个板块组成,每个板块由5~10门校本课程做支撑。

  科技创新类课程指向学生的科学素养,传统文化类课程指向人文素养,而包括心理逻辑、社会模拟、体育艺术、阅读写作、演讲辩论5大板块的社会领导力类课程则专门指向郑外学生特质的涵养。

  这些课程既面向全体又针对个体。科技创新类、传统文化类、社会领导力类、生涯规划类面向全体,而外语文化类、学科竞赛类、大学先修类则是为在相应方面有特殊禀赋的学生专门定制。

  比如大学先修类课程,特别适合高中学习“吃不饱”的学生。学校从清华、北大引进并拓展了包括文、理、经、外语4个学科门类的大学先修课程供学生选修,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及早接触大学课程内容,接受大学思维方式、学习方法训练,帮助这些学生为大学学习做好准备。

  再比如学科竞赛。如果你想寻找自己的学术和科学志趣,那么在郑外肯定能找到很多和你一样“痴迷”的老师和同学。学校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5个学科进行了竞赛班教学实验。2007年至2016年近10年内累计有53人获全国金牌,总体成绩占到全河南省的半壁江山;5年内有4人获得国际金牌,实现了数理化生国际金牌的大满贯。

  100多门课程,让你学会选择

  郑外有100多门校本课程。学校的基本策略是把必修与选修打通,课堂与课外打通,用必修带选修。课程内容涵盖学科拓展、素养培育、专业导航等九大体系。

  依据课程,在教学上通过走班制、选课制等形式实行三层三线管理。第一层,清北大学先修课程;第二层,瞄准“985”“211”大学的课程;第三层,瞄准一本重点大学的课程。

  差异化培养会不会给学生带来选择上的困惑呢?郑外为此实施了一项基础工程:学生生涯规划。就是要引导学生思考:我的优势和兴趣是什么,我未来愿意从事的职业方向是什么?学校制定了《学生发展导师管理办法》,从2016年新高一开始实施导师制,面向学校教师和社会各选聘30名,共60名生涯规划导师让学生自主选择。

  提供选择,教会选择。差异化培养让郑外更有自信地保证能够给所有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2015届毕业生、升入清华大学的范臻说起郑外丰富的校本课程,表示这是“尊重禀赋的特色定制”,选择起来是“纠结并快乐着”。

  “在郑外,学校会让你面临很多选择:外语类保送、竞赛类保送、自主招生考试、高考……我觉得郑外同学跟很多外校同学不同的一点是,高中三年都或多或少地经历了一些痛苦的选择。”范臻说,因为郑外给予的机会实在太多,很多同学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明晰了眼前的道路,也知道了什么样的选择值得把握。

  ●内心充盈的老师,学习行为的设计者

  实施课程的过程就是教学。尽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持续10多年了,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形式的确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课堂教学的实质却无本质变化。反思其原因,可能是描述了一个“新课程”的蓝图,却没有很好地搭建“新教学”的框架。

  课程教学融汇核心素养的培养

  郑外十分提倡让教师成为学习行为的设计者,把学术性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课程教学中。

  看一下语文教师陈洁的教学设计:

  这是以《古诗十九首》为专题的教学设计,教学对象是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之前学过《诗经》《楚辞》,之后要学习李白、杜甫等专题)。

  陈洁这样定位课堂流程:1。导读(略)。2。精读(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点拨引导,帮助学生体察文字背后作者流露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3。研读(个体基础上的小组研讨,得出自己的思考,提炼自己的观点,为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准备)。4。定向、选题写作。教师开设定向、选题的研讨课,每个学生讲自己的定向、选题的思考和写作上的大体思路,听取同伴的建议,互相交流,共享研究成果。学生提交小论文后,教师开设习作点评课,学生自由式、互助式点评,教师以鼓励引导为主,给予适合其发展的评价。

  这样的课程突破了传统的词语教学、段落层次、主旨写法等习惯性教学方式,而是通过专题阅读的形式,增加了学生学习自由度,同时知识接受能力的训练也呈现了全面化。

  内心充盈的老师将让你受益匪浅

  郑外依据课程在教学上实行三层三线管理,创新改革并推行了走班制、选课制、学分制、小班化、网络学习、大学修学培训、学生自主管理等7大教育教学新形式。

  “我所接触到的郑外老师,无不对一门或多门学问有着浓厚的兴趣。”2015届毕业生、升入北京大学的刘昊说,高一的班主任曾用“研究”二字总结高中学习的秘籍,到北大后,才深深体会到“研究”二字的分量。优秀的老师,让学生接受通识教育的同时,也在各种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充分“研究”以求精进。

  “有内心充盈的老师,才可能有内心充盈的学生。郑外的老师会给你很多机会让你去尝试主动式的学习,能帮助你找到你喜欢的东西。”2016届毕业生、升入中国人民大学的王思雨说,在郑外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每一个老师下课都出不了门,因为同学们有很多问题要问。这些问题不仅包括课本上有关知识的问题,还有很多个人想法想跟老师交流。

  丰富的课程既面向全体又针对个体。这样在郑外,学生的选择真正成为可能,老师的因材施教也真正成为可能,“学霸”层出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以教育的责任和担当、名校的眼界与思维,正努力把学校建成示范郑州、代表河南、辐射全国的实验性、学术性的全国最著名中学。”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王中立说,愿这一使命与愿景能让所有“郑外人”都收获到成长的自豪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