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人才中心旁边的“马路人才市场”人影绰绰。在家过完年的小沈,第二次光顾了这“马路人才市场”,冀望寻求一份满意的工作。
马路边的人行道和居民小区的隔离栅栏上,悬挂着密密麻麻的招聘广告。那些工作,大多是业务员或者文员之类的低层次职位。小沈的目光逡巡着,愁眉紧锁,似乎一切都不太乐观。
去年大学毕业的小沈在一家证券公司觅得了一份销售工作,月薪两千左右。回家过年之前,他下定决心,辞去了这份如同鸡肋一般的工作。
“我期望的薪金其实并不太高,但希望这份工作能给我一个归宿感。”小沈告诉记者。在他过去的那家证券公司,人员流动频仍。
记者发现,寻职之人大多对过去的工作不太满意,冀望通过跳槽,实现自己的愿望。愿望之一,就是对职业所带来的归宿感的精神诉求。
在这个“马路人才市场”,招聘者比求职者少不了多少,他们主动和一些求职者搭讪,抛出“橄榄枝”。几位寻职者说,寻求一份工作并不是太难,但找到一份心仪的有归宿感的工作,实属不易。
家在豫北内黄的小郭已经三十多岁了,至今未婚,他在郑州呆了八年,其间换过三份工作。他说,过去所在公司人员来来往往,当他离职的时候,公司的员工绝大多数他都不太熟悉。
从事销售的小郭去年月收入达到六千元左右,但是他还是选择了辞职,继续寻觅新的单位。他对记者说,他很羡慕一些做公务员的同学,工作稳定,福利优渥,而他始终摆脱不了羁旅漂泊的感觉,“没有归宿感,心里不踏实。”
另一位求职者常花容告诉记者,她对薪水并不是太在意,对于她来说,首要的任务是尽快融入郑州这个城市。在此之前的几年里,她以劳务输出的形式,在新加坡就业。今年,她放弃了新加坡的工作,希望在故乡扎根,寻求发展。对于她来说,这是另一种寻求归宿感的表达方式。